游客“井喷”景区限制 旅游不能变成“疏导”(5)
声音来源: 本台记者 赵晶:
昨天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这18.2万多名游客当中,现场购买门票游客是达到17.5万名,那么通过网上预约购买的游客只有6千多名。
董倩:
刚才记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字的对比,昨天18.2万人到故宫去旅游,其中只有6千人是通过预约购票的方式去实现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刘先生。刘先生您怎么看,既然预约制度是这样一个的方便游客,甚至也在方便这样景点的制度,为什么在现实中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刘思敏:
首先预约制度本身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应该说被我们所借鉴比较好的一种管理方法。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它这个预约制度最大的功能,实际上是要解决保护的问题,就所谓预约,基本上按照就是根据科学所测算的环境的承载量,那么来严格的限制。
董倩:
您的意思就是说预约制实际上更多的是在保护景点,而不是在保护消费者。
刘思敏:
没错。
董倩:
那您说,现在的问题是旅客的利益更重要,还是景点要保护这个问题更重要?
刘思敏:
我觉得由于全国现在有数万家景区,当然AAAAA级景区只有一百多家,因为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景区它的资源情况、产品情况,包括它的环境的承载能力都是不一样。比如自然和人文的差别就很大,故宫同样是人文景区,故宫和布达拉宫、莫高窟差别又很大,那和九寨沟又是不一样,和华山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那么有些地方保护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以后要实行,所以我说它的门票预约主要的功能在于保护,那么保护的话也得看景区来分别对待。
董倩:
好,谢谢刘先生。
刚才就像我们所说得那样,其实景区也需要保护,然后旅游者的权益和安全也需要保护。未来如何要在两种保护中找到一个平衡,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制度。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新闻1+1》2012年10月3日完成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