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爆热凸显景区基础设施及接待能力欠账
“双节”叠加,假期超长,高速公路为自驾游吹起免费风,今年中秋国庆长假,许多景区出现“井喷”和“爆棚”。
旅游市场的火爆暴露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接待能力的“欠账”。市场“热”,更需要“冷思考”。
据贵州省假日办通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政策,使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周边地区到贵州自驾游人数暴增,给景区旅游接待带来了极大压力,个别景区出现人流车流拥堵、旅客滞留等问题。荔波、镇远、黄果树、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等旅游景区“一房难求”。
“真是始料不及,景区爆棚了!”荔波县旅游局副局长潘继华告诉记者,小七孔景区3天涌入40万自驾车游客,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四倍,远远超过景区负荷,只好一度停止售票。
潘继华说,县城130多家大小宾馆爆满,为安置不断涌入的游客,当地政府在广场紧急搭建了100顶“爱心帐篷”,还从学校紧急协调学生宿舍,安排2000多个床位供游客居住,利用500亩荒地扩整临时停车位3000个。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景区的游客负荷量有底数,景区清楚,景区所在地政府也清楚,并且景区建立了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为什么仍有部分景区秩序混乱?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政府集中放假制度设计因素,一些景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抱着游客“越多越好,来者不拒”的心态是重要原因。
景区游客“井喷”凸显景区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的“欠账”。潘继华说,虽然此次荔波景区在应对游客激增方面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但是“非常手段”不可能常态化,景区导游的数量、管理团队的素质、旅游服务信息的发布等没跟上游客数量增长。
据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节前预测到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型客车政策实施后进入景区的游客及自驾车会迅猛增加,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接待能力加强、服务质量提升上。
业内人士建议,追求游客数量不是唯一目的,各地旅游主管部门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应更加注重保证旅客的游览质量,加大对景区监管力度,提高景区预警、旅游信息发布、接待服务能力,让“景区管理水平对得起祖国大好河山”。 据新华社贵阳10月6日电(记者闫起磊 石新荣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