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长黄金周”景区“爆棚”商场红火

2012年10月08日 07: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中秋”和“国庆”两节相连,将今年的“十一”假期拉长为8天。长假期间,高速公路首次免费,对旅游市场有何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内消费是否依然热潮涌动?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期,楼市“银十”又呈现怎样的开局?

  高速拥堵景区“爆棚”

  今年“十一”长假,我国首次在节假日期间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自驾游”随之成为这个假期最为火爆的出行方式。

  长假首日,京港澳、京开等高速公路北京段车队绵延超过30公里,广东省24条高速公路均发生拥堵,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进出口流量32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黄金周”的返程高峰,高速公路甚至比长假首日还堵。“最长黄金周”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堵周”。

  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高铁时代的便捷通行、航空客运的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拉动我国旅游市场步入“黄金”时代。根据全国假日办的通报,在旅游高峰的3日当天,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604.3万人次,同比增长30.64%。其中,南京中山陵达到最佳接待量的10倍。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今年假期长达8天,积蓄已久的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期,是造成景区“难以招架”的重要原因。

  与传统热门景区“扎堆”“爆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部分冷门景区采取门票降价等措施后依然不见改观。专家表示,热门景点游客年年“扎堆”,今年更为突出恰恰是因为国内旅游休闲资源的单一匮乏。这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应鼓励景区创新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链。

  客房紧张商场红火

  尽管今年全球经济面临下滑趋势,国内不少行业受到冲击,许多企业面临困境,但在这个长假里,被众商家寄予厚望的“黄金周”消费热潮依然势头不减,红火忙碌的场面让人们重拾信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长假的出游人次将达3.62亿,带动1800亿元的旅游消费,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24%。截至6日晚17点,除长假首日外,全国假日办发布的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的门票收入都出现了10%以上的增幅,旅游高峰日甚至增幅超过30%。

  客房紧张是“黄金周”期间许多旅游城市的共同感受。无锡、杭州、青岛等地客房出租率连续多日保持在80%以上。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史耀锋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深度游的客人居多,天目湖景区各个酒店2万多个床位被预订一空,一直到5号以后才腾出空房。

  除了餐饮和住宿,外地游客“旅游+购物”的消费方式让各地商场的销售额屡创新高,各大商场如火如荼的“促销大战”也刺激着本地居民的消费热情。据相关部门统计,在这个长假,北京130家重点商业服务业企业一度实现单日销售额近7亿元;成都旅游商业企业单日销售额曾超过4000万元;南京的中央、新百、金鹰等商场,同比销售额最多的甚至翻了一番。

  与一个月前热热闹闹的价格战相比,电商在“黄金周”的优惠活动显得低调和务实,不少商品优惠幅度大,且货源充足。“此前的电商大战让我养成了线上、线下比价的习惯。”在南京国美电器新街口店选购冰箱的吴先生说,“‘十一’黄金周也是购物‘黄金周’,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博弈继续,楼市“银十”开局略显“秋意”

  “黄金周”同样是购房者选房看房的好时机。然而今年的楼市“银十”开局却有点“冷”。

  黄金周期间,记者在南京多个楼盘销售处看到,看房的人委实比平日多了不少。与表面的热烈不相称的是,认购量显得有些寒碜。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10月1日以来,南京认购商品住宅数量日均不足200套,低于9月份的日均认购量。

  3日,“假日楼市·2012上海房地产秋季展示会”登场。主办方统计显示,现场人流虽基本与“五一房展”持平,但购买力不足。

  西安市一家房地产网站做的“楼市金九银十”调查中,只有两成会选择在“金九银十”期间购房。新浪网做的北京国庆节置业计划调查结果显示,9000名参与调查者中仅12.5%的人表示国庆期间会买房。据了解,北京市国庆节假期二手住宅网签总量大幅下降;青岛黄金周的商品房签约量创下5月份以来的新低。

  虽说成交量不多,但不少开发商表示,黄金周只为摸清市场购房意愿,为下一波以价换量做准备。此间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屡屡表态,挽救经济下滑不会像过去一样依赖房地产,故此番楼市“金九银十”不再已在预料之中,黄金周楼市的“清凉秋意”反映了购房者的真实预期。

  新华社南京10月7日电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