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预计2013年猪肉将上涨 CPI或进入“3时代”

2013年01月14日 15:47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的CPI远远低于政府4%的控制目标,低通胀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此背景下,2013年CPI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是可以预计的。

  继2012年11月份重返“2时代”,消费物价指数(CPI)在12月继续加速上涨,并且呈现出加快回升的态势。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12月CPI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

  专家分析认为,受寒冬天气影响,蔬菜价格和住房、煤水电等价格上涨,使得2012年CPI数据以快速反弹收尾。2013年,猪肉价格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CPI或将受此影响继续上涨,或将进入“3时代”。

  蔬菜价格成主要推手

  “最主要的是食品价格上涨,推高了12月份的CPI。”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的确如此,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2012年12月份的非食品价格涨跌幅为0,而食品价格却同比上涨4.2%,直接拉动CPI约1.37个百分点。从细分来看,食品价格受鲜菜价格上涨影响最明显,鲜菜价格涨幅达14.8%,拉动CPI约0.41个百分点,而水产品、油脂、粮食和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次之,分别为6.1%、4.5%、4.1%和1.4%。

  连平分析指出,进入2012年12月份以来,北方部分地区的强降雪天气和南方普遍低温等气候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和运输,影响了蔬菜正常供应。

  而且,2012年12月份受节庆消费拉动,猪肉等食品需求增加,从而综合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此外,连平指出,入冬后,住房和水电煤需求量加大,而供应量相对稳定,推动了居住价格上涨。

  美日欧等经济体纷纷推行货币宽松政策,一度引起市场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不过,连平认为,虽然粮食上涨推高了饲料成本,给猪肉等肉类价格带来影响,但就目前而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出现普遍上涨,输入性通胀目前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2012年12月份,PPI同比下降1.9%。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份PPI数据相对于11月份下降的幅度有所缩窄,体现了近几个月来中国推行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已经在产生效果。

  今年最需关注猪肉价格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2012年全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上涨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11年下降1.7%。全年CPI和PPI皆远远低于2011年5.4%和9.1%的水平。“回顾2012年,CPI整体呈现下滑的态势,接近年末才开始有小幅上涨趋势。”白朋鸣指出,2012年CPI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地降低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了物价;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内需求处于相对萎靡的状态,也导致了2012年以来CPI的下滑。“2013年,国内CPI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是可以预计的。”对于2013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如此认为。

  在宏观政策方面,白朋鸣分析称,稳增长仍是2013年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为维持经济平稳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为调结构、转方式与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或许会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2012年的CPI远远低于政府4%的控制目标,低通胀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此背景下,2013年国内CPI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是可以预计的。

  从微观市场分析,连平指出,2013年最需要考虑的是猪肉价格。受周期性波动影响,猪肉价格在2013年将会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而且,国内经济复苏对需求的拉动会抬高物价水平,劳动力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在所难免,加上输入性通胀压力会越来越明显,这些因素都会综合推动2013年CPI“步步高升”。

  那么,根据这些分析,今年的CPI将会如何运行?白朋鸣预计,2013年全年或将维持4%左右甚至以下的通胀水平;连平预计,2013年CPI将维持在3%~3.5%的区间范围内。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CPI或将维持在3%左右。作者:吴力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