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企业家不愿再做企业家 委员吁加大减税力度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愿意当企业家吗?"把这个问题抛给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居然有超过三成选择"不愿意",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在两会期间透露的消息。李兰主持的一项针对4000多名企业家的调查显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再做企业家,高达64%的受访者对"目前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的说法表示赞同。
李兰说,这反映我国企业活力偏弱,企业家发展实业的动力和信心不足。所以,减税政策还有加大力度的必要性。世界上有卖后悔药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这也只是个假设而已。然而,三成企业家"不愿"再做企业家,这个消息值得我们深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家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所以,企业家发展信心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值得关注。现阶段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都需要企业家拿出足够的勇气和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实业。怎样重塑企业家的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张立栋对此做点评。
企业活力偏弱、企业家发展实业的动力和信心不足。去年我国企业500强个体规模和总体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利润额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多个行业出现绩效大幅下滑的现象,272家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只占到25%左右,这是五年来制造业利润占比降幅最大的一次。全国政协委员李兰主持的调查显示,关于"目前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高达四分之三的企业家选择"人工成本上升",超过半数的企业家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这几年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措施,但是从李兰反映的情况来看,为什么效果不太明显?
张立栋:首先,我非常认可这位政协委员提到的调查结果,因为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在抱怨非常不好干,表面上很风光,但实际上身心疲惫。那么刚才谈到说我们一直在进行降税减负,但是降税减负的力度实际上是远远跟不上上升的各种成本的。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接近1000万家,比如这1000万家如果一家减负一万就是1000个亿,目前从企业层面反映的情况是虽然有减税,但是新增的成本上升非常快,所以从企业的实际感受来说,负担是在增加的。而且减税的执行也不够彻底,比如营改增,现在很多企业反映外购的一些货物或者劳务还有很多部分是不能抵扣的,不能抵扣的话,减税的政策就会大打折扣,反而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一些短期负担上升,所以我想整体上来说是减税的规模还跟不上负担的增加。
确实,我们企业的负担不仅仅是税这一项,减税了还有很多费,税减的额度显然没有费增加的多。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几年大量的民间资本也出现一个逃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而且企业家热衷于移民海外,企业家这些实业精神在衰退,喜欢赚快钱,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民营企业家一些什么样的心态?
张立栋:民营企业信心指数确实不高,这说明它的动力不足,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企业家自身的因素,是不是适应这个挑战。另外是他所处的产业是不是受到政策的影响。比如像中小房地产的企业会受到政策很大的影响,包括一些中小的钢铁制造企业等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社会层面,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还是偏低的,在社会舆论中的形象也不是特别的好,那么企业家的地位明显不如公务员,这也能从企业家追求一些所谓的行政级别的呼声中也能看出来。
确实,企业家想经营好企业也很难,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常常会说,企业家不能丢了实业心,不能短视,不能让钱都跑到股市楼市里去,没有实业支持,股市楼市也都是空中楼阁,但是他们在做实业的时候又确确实实面临着很多困难。在过去一年,我国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新36条还有42部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但是政策总是难逃落地难的名誉,这些政策接不上地气是因为制定的不够细还是有其他原因?
张立栋:您讲的老的36条和新的36条,以及去年上半年出席的42个细则,这42个细则来看各个部门虽然表态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个行政垄断的坚冰还是非常难破的,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办法去涉足一些核心产业领域,我们想自然垄断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垄断更多的是属于一种行政垄断,少数的垄断巨头享受超额的利润,而大多数企业在红海中搏杀。所以,整体上来说,细则并没有办法做到非常完整的铺开。这里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比如能源领域,像石油能源领域上下游虽然都是已经放开了,民意上是放开给民营企业做的,但是有一条非常关键的就是进出口权是没有放给民营企业的,最后民营企业没有办法利用海外市场的涨跌来进行收益的经营,最后还是要仰仗几家巨头,所以这种实质性的关键部分的放开仍然是最重要的。
除了政策扶持之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积极引导企业家重新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呢?
张立栋:除了进一步的减税减负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步就是理顺之前我们一直在进行的要素价格改革,比如说土地、水、电这些价格。这个过程其实在08年之前就开始运行了,但是后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改革的一部分的中断,现在应该进一步的理顺这些资源的价格,让各个类型的企业平等的使用资源,这样平等的使用资源,它的效率就会提高。所以我认为除了减税,在金融一些要素方面理顺价格,可能是更重要的。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