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锐观察:以"新供给主义"推进深层次改革
“改革”成为两会关键词。接下来的问题是:改什么?如何改?就经济政策取向而言,我们认为,“新供给主义”政策是推动当前中国经济改革最有力的武器。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回顾过去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被奉为圭臬。每当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凯恩斯主义就会影响日甚,政策拼命“踩油门”;每当通胀有所抬头,货币主义的影响就会增强,政策拼命“踩刹车”。每一轮“踩油门”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产能过剩、银行不良资产和地方债务增加;每一次“踩刹车”,则造成许多中小企业倒闭、高利贷泛滥甚至股市暴跌。如此循环往复,造成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愈演愈烈,民营企业受到挤压,经济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颠簸,结构性矛盾则不断激化。
更重要的是,多年来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忽视甚至伤害了中国经济长期有效供给能力的形成,压抑了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因此,当前应将经济政策着眼点从总需求管理转移到供给管理,并将重点放在破除供给约束,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充满活力的劳动力群体、有效配置并高效运用的资本和资源、不断进步创新的技术和合理的制度安排等要素的供给,才是经济增长的不竭源泉。
从供给出发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外均有过成功的实践。上世纪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采取一系列供给主义政策,联手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是供给变革带来经济巨变的经典案例。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仍然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供给能力的形成受到极大抑制,因而不能简单照搬传统的供给主义政策,也应回避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而应制定和实施富有创造力的新供给主义政策,形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良性循环。
为了建立新供给创造机制,新供给主义政策主张主要围绕解放供给约束,包括资源约束、资本约束、技术创新约束和制度创新约束、人口数量及流动约束,让人口、制度、资本、资源、技术等五大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所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包括:研究和调整人口政策、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流动、大规模减税、减少行业垄断和行政干预、破除资源资金等要素价格管制、促进市场化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
当然,新供给主义不等同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要求政府完全退出市场经济,回归守夜人的角色。而新供给主义要求政府先把多年来实施计划经济、凯恩斯主义干预所遗留的供给抑制因素全部革除后,方能逐步退出。也就是说,政府仍然需要在解除供给约束、解放生产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须置于严格、透明的制度约束之下。
由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所提出的诸多改革举措直指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因此新供给主义是天然的改革理论。我们相信,采纳以“解除供给抑制、深度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为核心的新供给主义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仍有望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速度较快、质量更高的增长。 (滕泰)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