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南存辉:期待民企参与地方铁路改制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接受新京报采访,作为温州民营企业家的代表性人物,南存辉谈了他对温州金融改革、民企生存环境、民营企业家移民等热点话题的看法。他不回避民企在中国当下生存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但也强调民企与央企完全可以合作共赢。
民企与央企有合作空间
新京报:“新非公36条”(注:即“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则出台有一段时间了。一些评论认为“细则不细,依旧操作性不强”。作为民企,你感受如何?对未来民企进入垄断领域有何期待?
南存辉:“36条”现在成42条实施细则了。“36条”确实面临落地问题,这里面有政策问题,有央企垄断地位问题。一下子想有很大效果还是蛮难的。民企进入铁路、石油、金融领域,一直在说。
这次铁道部改制了,建立铁路总公司,我想下一步民企在地方铁路改制中能否更深地参与。电网方面,民企能否在地方性的电网进去合作,值得期待。
“36条”要能落地,民企自身也要努力。比如我们和国家电网已有不少合作。他们在海外可以收购电站,收购一些风能太阳能项目。但国企身份也面临一些障碍。我们民企有体制灵活性,民间身份,国外容易接受,民企这方面走出去更方便,我们就可以和电网合作。
新京报:你们是发挥自身长处,采取合作的方式,迂回进入这些垄断领域。
南存辉:“36条”我们要继续喊,但也要把里面的问题看透。正面引导,想办法突破。一味地只是批评也不行,要探索如何在体制创新上想一些办法。
比如民企和央企合资,央企去拿资源,我们在后面去给你做工程,做建设,做实施。拿到工程后,一起合资,这样探索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这个模式好处是,央企有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在政府中天然的影响优势,再加上我们民企的机制优势。这就是“36条”突破的一个新尝试。
温州金改仍需突破
新京报:温州金融改革去年很受关注。你身处其中,对民企进入金融领域的改革有何感受?
南存辉:我们正泰内部搞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我们也想改制为村镇银行,正在等上面批。
温州目前这一块推进得还不够。主管部门主要是担心安全问题。这个担心有道理,但是光担心没用,关键是要在试点中提高。
我十年前就给央行的领导当面讲过,我搞村镇银行,不是我这个农民去当行长,而是我们民营机制好,我们可以按市场机制高薪请国内一流的银行家来做。专业人才来管理,就不会有那些因不专业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新京报:十年前的想法,现在尝试了吗?
南存辉:我们已经请了一个市级农行的副行长下海。他的报酬与业绩挂钩,我要看他的效率怎么样,坏账率怎么样,然后给相应的奖励。年薪50万,1000万都可能。现在我们的小贷公司发展得很不错,规范性在温州也是排在前列的。
新京报:看你关于加快温州“贷改银”试点的提案,目前温州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还是很难?
南存辉:温州“贷改银”实施方案一开始要国有银行占股20%,牵头主导成立村镇银行。这样一来,民资的机制优势就丧失了。后来省里认可小贷公司主发起人地位,把国有银行20%占股改为持股不高于主发起人,不低于15%占股。这样一来,银行又没积极性了。
所以我建议金融主管机构要牵头,为龙头企业为主出资人的小贷公司与银行牵线搭桥,促成“贷改银”政策落地;优选“贷改银”金融机构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形成可试点、可复制的典型,为温州金改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积累经验。
我身边移民的人并不太多
新京报:民营企业家最近对移民的话题也比较关注。有些报告说,中国富人有不少已经移民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身边移民多吗?
南存辉:这个问题我也关注了。浙江省工商联去年配合全国工商联做了调研,我周边也有认识的人移民,但比例不太大。
这些移民有的是国外有企业,有的是子女在国外,有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或发展机会。但我了解到,一些人出去后还是发现自己国家好。去了国外,文化不一样。适应别人社会不容易,相当于“二等公民”。
现在国家还是很重视这些问题。对民营老板的移民,我觉得鼓励也不好,但移民也不一定不好,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出去发展,影响当地,影响他国,有很好的发展的话,对国内也有好处。
新京报:作为浙江民营企业家代表,同时又是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双重身份,一私一公,你怎么界定自己的角色?
南存辉:首先我是做企业的,要把企业干好,这是第一位的。从工商联这个角度来说,工商联是民企的家,我们要配合政府,代表党和国家把政策传达下去,做好对民企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正面引导,激发“正能量”,让浙江的民企更好发展,这两方面其实是相通的。
不管我在不在工商联,作为浙江民营企业中规模做得比较大的企业家,我都有责任做好这些工作。(记者 杨万国)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