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下半年通胀压力会比较大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两会记者专栏"红欣面对面"报道,他是中国经济学界最为活跃的学者之一,把高深的经济学知识普及给百姓听;他做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把宏观政策的建议直言给政府听;他参与各种官方与民间的国际交流,把经济被误读的中国正解给世界听。这个人,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李稻葵教授在两会上,依然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我与李稻葵的对话,就从他最熟悉的货币政策开始。
李稻葵教授曾经担任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她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做了预判。
李稻葵:今年的货币政策,原则上讲,是延续去年的货币政策,那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理解的稳健是,适当的谨慎。对货币的发行,对于利率的控制,准备金的控制,公开市场操作,倾向于谨慎。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的通胀压力是比较大的,尽管2月份出来的这个数据本身并不太说明问题,但是下半年我相信会比较大。
对于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货币超发问题,李稻葵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稻葵:“货币超发”实际上是有误导性的,不能说是货币超发。因为事实上是我们货币存量居高不下,而且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如此之高的货币存量,是商业银行与央行共同创造的。
存款带来贷款,贷款又带来存款,所以货币存量很高,而且仍然在上升。这是个大事,必须要解决。怎么解决,根子还不在于货币政策,根子在于我们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中间,商业银行的比重太高,必须要适当的降低。怎么样降低?从长远来看,必须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那么债券市场发展,目前的瓶颈是什么呢?是我们的企业的或者发债机构的破产重组机制,必须要尽快确立起来。咱们国家的破产法在这方面是非常的粗糙的,需要大量的工作去把它给精细化,而且在执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完善。
采访最后,我问李稻葵,作为学者、同时又当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和中关村管委会的副主任,这几种身份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他用一句话概括:前两者获得间接经验为宏观政策提建议;中关村的工作则是一个学习调研的窗口。“既可韬光养晦,又能谏言国策”,这是我在眼前这位个子高高、温文尔雅的学者身上,真切感受到的。(记者魏红欣)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