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共同开发破冰 李克强为中越合作“清障”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在河内阐述了中国与越南沿着海上、陆上、金融三条主线统筹推进合作,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考虑。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1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基础设施合作、金融合作这三个工作组虽然是并行的,但海上部分尤为关键。作为中越合作最大障碍的南海问题都能成立一个工作组,标志着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有了新的进展,而且是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也告诉中新社记者,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的成立是中国和东盟稳步推进海上合作这篇大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了中国与东盟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全方位合作,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南海被视为中越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吴士存指出,在中越之间,无论是金融合作还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都没有太大障碍。作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最大“声索国”,越南对于海上共同开发一直有一定顾虑。
此番访越,李克强和越南总理阮晋勇决定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争取于年内在北部湾湾口外取得海上共同开发的实质进展,并磋商研究更大范围海域的共同开发。这意味着中越双方对合作“最大障碍”的破解迈出关键一步。
“这一突破的出现得益于中方展现出的诚意和耐心以及越南对南海形势的评估”,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告诉中新社记者,海域和岛屿争端是中越关系的局部问题,但也是容易对全局产生影响的关键问题。对越南来说,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选择对抗只会因小失大,影响自身的发展。
刘江永指出,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的成立,是中越在涉及两国的岛屿和海域争端问题上取得的有实质意义的重大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越合作从此就是晴空万里,双方未来还需要实现共同开发的多样化,不仅仅要在油气资源上着手,还应在海上观光旅游等方面有所努力。
他表示,在“最大障碍”解决后,中越双方推进两国互联互通、经贸、投资等领域务实合作、研究商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和结算协定也就有了基础。
除了中越两国的深化合作,李克强化解政治障碍推动经济全面互联互通的做法也为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范例。
曲星表示,李克强此番出访宣示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未来中国和东盟合作设想的“2+7合作框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他表示,此番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的成立,透露了中国增进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深化全方位合作的路径,也彰显了中国实现和东盟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决心。
中越双方“海陆金”三管齐下的合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有媒体指出,如果中国和越南这个争端最明显的国家能协调好关系,南海问题可能出现全新局面,甚至会改变南海成中美战略博弈场的趋向。
对此,曲星指出,中越之间的合作并不针对美国。不过,如果中国和东盟未来若能够解决南海分歧,顺利实现自贸区升级,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第三方利用中国和东盟间矛盾的空间将会明显收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