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东南亚促互联互通 "中国信心"助力"钻石十年"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庞无忌)7天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访问东南亚三国,从铁路、水路、金融、旅游等多领域力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
多位专家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是“高铁外交”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重启,中国正在转换自身角色,以更强大的自信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多领域合作和互联互通,打造贸易升级、全方位经济融合的“钻石十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基地,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将不仅仅助推区域内的经济联动和双边贸易,更对亚洲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陈文玲表示,随着泛亚铁路网的建设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铺设,预计该区域将有若干跨国界的“战略走廊”形成,这些“走廊”将能有效推动沿途各国资源互通和优势互补。
同时,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则有望通过中国技术的扩散,改善其经济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脱贫致富,使当地人民真正享受发展的红利。
泰国是实现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之一。根据多国政府对泛亚铁路网的规划,连接中国昆明与新加坡的东、中、西三线方案均会经过泰国。李克强此访泰国期间,亦连续两次推介中国高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指出,位于中南半岛中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泰国成为中国“高铁外交”的重要布局点。此外,由于泰国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之一,中泰高铁合作将充满象征和示范意义。
10月11日,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中泰双方签署的备忘录涉及铁路基础设施发展合作及农产品交换,被坊间称为“大米换高铁”。此外,中泰双方还同意连接经过老挝和缅甸的铁路网络,联通公路、港口和机场,进一步增进互联互通。
从海上联通来看,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东盟海上经济带的建立以及来自中国的更多公共服务的输出,包括海洋安全、海洋开发、污染治理等。在国际海上合作中,中国国内各部门之间资源的协调和调配也会更趋成熟。
中国和东盟过去十年的合作被称为“黄金十年”。2012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5倍;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李克强曾表示,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将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达1500亿美元。
虽然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合作“量的提升”非常明显,不过,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打造“钻石十年”,双方应考虑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以推动生产贸易、金融、基础设施这三条供应链更显著的互联互通。
专家认为,升级版的自贸区、高水平的合作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均需要以多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作为基础,提高产业的聚集度,培育创新环境。
无论是推进铁路合作、签订中泰互免签证协议、还是强调南海航行自由、提出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中国高层努力推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轨迹清晰可见。
不过,钟飞腾也指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铁路互联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各国铁路轨距不同、多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及其带来的征地难题、一些国家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以及美日等国际势力的阻挠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