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通过大力发展标准经济促进经济转型提升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莱芜市委书记、莱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全国两会访谈”时表示,今年自己向大会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标准经济促进经济转型提升的议案。
记 者: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请到的是来自山东省莱芜市的人大代表,中共莱芜市委书记、莱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同志。王书记您好!
王书记:记者同志好!各位网友好!
记 者:王书记,今天我们请您谈的题目是“标准经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您在议案中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标准经济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标准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您能否介绍下这方面情况呢?
王书记:标准经济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什么是标准经济?目前国内乃至全球理论界尚没有权威的界定。我理解,从宏观管理和区域发展的角度看,标准经济就是以标准为核心,通过标准化活动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引领经济转型提升,从而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发展标准经济,既是市场规律,又是大势所趋。说它是市场规律,是因为从市场竞争的本质看,发展标准经济是市场经济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规则,而标准正是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则之一。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能够实现政府对经济的有效治理和调控,能够最有效的整合市场资源,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说它是大势所趋,是因为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美国、日本、欧盟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把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加以推进,建立完善了覆盖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构筑起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门槛”。对于企业而言,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抢占竞争制高点,必须把标准化贯穿到产品生产、营销服务、企业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可以说,标准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追求,是顺势而为的正确抉择。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发展变化,“得标准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界最响亮的口号,标准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高。
发展标准经济,既是管理方式,又是竞争手段。市场竞争的实质是质量竞争,质量竞争首先是标准竞争。发展标准经济,既是政府或企业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升质量效益的有效方式,也是其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其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一个国家和地区看,谁抢占了标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国际和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从一个产业看,通过标准引领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一个企业看,标准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及其企业因为拥有标准的话语权而获得了丰厚回报。另一方面,我国及一些公司因为不拥有标准的话语权而蒙受了巨大损失。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已经影响了我国2/3的出口企业和2/5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2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损失。像去年以来我们遭遇的“光伏双反”等贸易纠纷,其实质都是标准之争。
记 者:通过王书记的介绍,我们知道发展标准经济确实很重要。我们知道,莱芜是个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重化工业城市,特色农业也比较知名,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黄金蜜桃之乡”。请问王书记,对莱芜来说,发展标准经济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王书记:对莱芜来说,发展标准经济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莱芜是一个传统的钢铁工业城市,经济结构偏重,资源环境制约比较突出,经济转调发展的压力很大。通过发展标准经济,一是有利于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标准经济,既是底线准入,也是高端引领。比如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通过标准引领,我们明确规定什么样的项目不能要,坚决不上低效益、低水平、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防止和杜绝“挖到篮子里都是菜”,从而实现了经济质量效益的提升。去年,全市在建过亿元大项目425个、过10亿元大项目89个,其中80%左右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有151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有利于产业转型提升。通过发展标准经济,我们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标准研制力度,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和现代农业增效发展步伐。去年,全市非钢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51%、提高3.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达到36.4%;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2.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9%,占工业的比重提高到17.4%。三是有利于增创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由产品、技术之争发展到标准之争。通过发展标准经济,我们有一大批企业主导或参与了国家标准制定,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知名产品,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记 者:我们知道,莱芜市目前已经把发展“标准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正在全市深入实施“标准经济引领提升工程”。您能介绍下莱芜市这方面的做法吗?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王书记:发展标准经济是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理念是,把标准化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以标准引领促进转型提升。围绕建立全覆盖的标准体系,重点抓了“五大领域”:
一是农业领域标准化。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完善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立贯穿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市已发布生姜、大蒜、莱芜黑猪、精细菜、白花丹参等农业技术规程84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2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62个、绿色产品认证20个、有机产品认证17个;创建“十万亩出口生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莱芜黑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是工业领域标准化。一方面,围绕钢铁、机械、能源、纺织、建材等传统工业转型提升,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主导起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运作模式,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另一方面,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加强与科研院所、标准化管理标杆企业、科技、标准水平领先城市的合作,加入先进企业标准联盟组织,积极采用技术领先的先进联盟标准,促进产业加快提升。同时,将标准提升贯穿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经济活动各领域,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刚性约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目前,全市企业已牵头起草国家标准9项,参与制定标准20项;计划三年内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0个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80个以上。
三是服务领域标准化。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围绕规范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中介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制定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企业标准,用标准引领服务业发展,用标准规范新型服务业态。全市有4家企业被列为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并争创山东省服务名牌5个。同时,积极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全市首批28家行政机关推行了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促进了政府提速增效。
四是建设领域标准化。推进工程质量标准化,建立覆盖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标准监管评价体系,实施全面动态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推进建筑企业管理标准化,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达标评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进绿色施工标准化,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加大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规范引导力度,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施工管理标准化,强化施工规范,降低操作风险,提高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工程招投标标准化,建设电子化工程招投标平台,制定统一的招标信息化规范与技术标准,促进政府招投标阳光运行、规范运作。
五是对外贸易领域标准化。以外贸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强化外贸企业的标准研发工作,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快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开展检测能力国际互认,增强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强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及时收集美国、日本、欧盟标准规范,指导企业灵活应对,提高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
记 者:我们知道,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很重要,但如何把标准执行到位,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您能否介绍下这方面的做法呢?
王书记: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制定标准不是目的,把标准执行落实到位才是关键。为此,我们在全市初步构建起了全过程的监管网络,重点抓了“三个环节”: 一是标准制定环节。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面向国际的原则,在标准登记、备案的基础上,建立标准水平自愿性评价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设立标准水平评价专家库,建立标准水平评价工作制度,把产品标准由高到低分为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省内领先水平、市内领先水平、合格水平六个等级,既促进了标准水平提升,也增强了标准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标准执行环节。重点抓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专职或兼职标准化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标准体系的建立、宣贯、实施和监督考核,做到体系完善、宣贯到位、实施彻底、监督得力。抓示范带动,在农产品生产、塑机等10个重点行业,选择了20家重点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通过示范带动行业标准化水平整体提升。抓技术培训,加大对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熟悉掌握标准化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目前已累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500多人。三是标准监督环节。建立覆盖市、区、镇三级监管网络,加强对标准执行实施的督导力度,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市场准入,强化对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关系技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退出。同时,强化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开通市长公开电话和政府政风行风热线,加大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质量标准问题的查处力度。
记 者:通过王书记的介绍,我们感到莱芜市在标准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体系和制度设计,我想这对其他地方也是有益借鉴。发展标准经济是个崭新的课题。王书记,对于如何发展标准经济,您认为哪些方面是最关键的因素呢?
王书记:发展标准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莱芜也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很多工作还在摸索探索中。我认为,发展标准经济有四个战略支点:
一是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标准经济的市场主体。必须发挥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支持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企业更多地参与标准化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我市已经有12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近100家企业正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二是科技人才支撑。标准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必须促进标准与科技相结合,引导企业科研人员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标准研制,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提高科研成果的标准转化率和实用率,让科研成果真正成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科技—标准”有效转换机制。要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借智、借力、借技术、借渠道,吸引聚集优秀标准化人才服务支持标准经济发展。
三是招商开放带动。标准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只有在开放合作中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加大企业、技术、人才、标准、品牌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研发和标准研制专业人才,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引进推广一批高水平行业标准,引进和培植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增强自主创新和标准研发能力,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正积极推进与国家标准委合作,实施一批标准化项目,力争早日建成全国标准经济试点基地。
四是重点项目突破。发展标准经济,既要着眼全局、全面推进,又要从现有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做起,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为此,我们实施了“151”标准化示范带动计划,即在全市选择10个重点产业领域、50家重点企业、100项重点产品,在标准经济发展上予以重点扶持,带动提升标准经济发展水平。
记 者:王书记,发展标准经济,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建立完善一整套工作推进的有效机制。莱芜市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功经验吗?
王书记:成功经验谈不上,毕竟一些工作还在探索和推进之中。但我们感到,发展标准经济,也是一项复杂的改革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形成共同推进的政策合力。为此,我们重点建立了“五项机制”: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实施“标准经济引领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各区(园区)乡镇分别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对标准经济发展的领导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标准经济引领提升”工程实施。
二是政策扶持机制。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莱芜市发展标准经济资助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设立8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标准化项目和在“标准经济”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实施奖励。同时,要求企业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成果的技术人员予以奖励。
三是竞赛激励机制。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中开展“标准引领竞赛”,比谁推进标准化水平高、比谁的标准体系更健全、比谁的标准执行更到位、比谁创建的品牌多层次高,实行一月一调度汇总、一季一通报评比,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是考核奖惩机制。将标准经济发展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建立推进标准经济领导小组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考核结果纳入区镇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市直部门单位实绩考核和干部实绩考核,并作为评先树优和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是宣传推广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强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标准化意识,形成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凝聚支持发展标准经济、助推经济转型提升的工作合力。
记 者:今天的采访非常充实,通过王书记的介绍,大家对发展标准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再次感谢王书记的到来!
王书记: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