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总经济师:中国在粮食安全上不能有软肋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陈小愿)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7日在北京说,在粮食安全战略上绝不能有任何软肋,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当天下午举行,钱克明发言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100多公斤,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但当前我们的饭碗还不是“铁饭碗”。
从生产看,目前平均每户农村家庭就有1位青壮年劳动力弃农务工,今后“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因环境污染等问题,“三大粮仓”已不堪重负。
从需求看,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同时满足“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任务很重,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
从市场看,随着粮价上涨逼近“天花板”,稳定市场的形势严峻。如果粮价继续上涨突破配额外交税后的“天花板”价格,中国入世时谈定的关税配额“防火墙”将完全失去保护作用,现行调控和稳定粮食市场的政策措施也将全部失效。
为把13亿人的饭碗端得更加牢靠,钱克明建议:
——树立新安全观。坚守粮食安全的底线,将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运输能力和国际掌控能力等五大能力建设。
——完善政策体系。在国内谷物市场价超过“天花板”价格前,未雨绸缪,根据WTO谈判最新取得的“早期收获”相关条款,抓紧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贸组织(WTO)规则的市场调控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
——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调动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细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政府粮食生产的责任等。
钱克明说,下一个35年,中国将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居安思危,在粮食生产上决不能出现丝毫闪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