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2014年06月10日 10:4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李靖堃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这是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次访问欧洲,也是中国和欧盟建交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欧盟总部。此次访问不仅提升了中国同上述四国以及欧盟的关系,而且确定了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更加全面、深入地阐示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对欧政策。

    欧洲在中国的外交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历代领导人多次强调支持欧洲一体化。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欧洲,再次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欧关系,重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并一以贯之地支持欧洲一体化。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把欧洲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他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中欧关系才呈现出阶梯式发展态势:1998年中国与欧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01年升格为“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与多个欧洲国家先后建立成员国层面的“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国与欧盟共同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2014年春,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旅以及在此期间发表的第二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不仅赋予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以新的内涵,而且使得中欧关系的定位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期间,中国和欧盟首次发表联合声明,提出要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同时,习近平主席还将中欧关系定位为“相互依存度很高的复合型关系”,要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从而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欧关系能够持续深入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是,双方均秉承和平理念,奉行和平发展道路。经受过两次世界大战摧残的欧洲格外珍视和平,欧共体成立的最重要动因之一就是实现康德所称的“永久和平”。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一直是中国处理与外界关系不可动摇的准绳。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期间,完美地向世人阐释了中国愿与世界和谐共处的交往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和平是中欧发展合作关系的共识和基础,而发展则是双方面临的共同问题。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目前,中欧双方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所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欧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表明了改革的迫切性。中欧双方在改革问题上可以互学互鉴,特别是欧洲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习近平主席在《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也提到了这一点:“欧盟在应对主权债务问题和推进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愿意同欧方相互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推动各自改革发展取得成功。”同样,中国的改革也将给欧洲和整个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有同样的和平理念和深化改革的共同目标,中欧双方因此能够以互利共赢原则为基础,加强并深化双方合作。而中欧双方的合作是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涵盖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三个支柱。机制化是中欧政治关系的特点,它“以年度领导人会晤为战略引领,以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等中欧合作三大支柱为依托,通过定期会晤和各领域广泛对话”。中欧经贸关系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合作前景广阔。”

    人文交流机制虽然建立较晚,但却为发展经贸和政治关系所不可或缺:“人文交流是促进和平发展的积极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欧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述三大支柱为依托,中欧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既包括经贸等传统合作领域,也将扩大到一系列非传统领域,特别是网络安全、海上合作、北极事务、社会救助等。与此同时,中方并不回避中欧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而是公开承认这些矛盾的存在,但同时认为,这些矛盾均可通过对话和磋商予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例如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也可以暂时搁置。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晚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写的:“‘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