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七大看点

2015年12月22日 0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题: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七大看点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21日在北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重点定下基调。从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明年中国经济政策将现七大重要看点。

  稳增长更重供给侧改革

  一如此前各界所预期,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会议,这一原则体现在政策上,就是产业政策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注重激活存量,补齐短板;微观政策要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宏观调控更重稳预期

  会议提出,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今年以来,高层已多次提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往往容易相互感染传导,致使本已不足的总需求雪上加霜,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有鉴于此,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悲观论调“自我实现”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调结构“加减乘除并举”

  会议首次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并将化解产能过剩列为来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

  这意味着中国在改造传统行业,使无盈利能力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除了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以外,还将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

  财政赤字率将阶段性提高

  会议明确,要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实行减税政策。

  此前官方已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而减税和增加支出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为2.3%,低于3%的国际警戒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仍不牢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环境下,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适度扩大赤字率,对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财政赤字今后将更加重视在扩大需求和防控风险方面的平衡;扩大减税力度将在保证不超出财政可承受能力,不使财政收支矛盾显著加剧的同时,与产业和货币政策更好配合。

  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会议将“化解房地产库存”列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并首次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201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拖累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也一路走低。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已跌至1.3%,比1-10月回落0.7个百分点。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明确,扩大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已开始进入资本输出和产业输出的阶段,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据商务部数据,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同期流向制造业的投资同比增长95.4%,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17.3%。

  会议指出,要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加大改革力度

  会议强调,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根据会议,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国企、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养老保险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