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多家航企停飞赴韩航线 韩旅游或失半壁江山

2017年03月10日 09: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原标题:多家航空公司停飞赴韩航线 韩国游可替代性强春秋航空称影响中性

  ■本报见习记者 龚梦泽

  近年来,韩国已成为中国游客第二大出境目的国家。根据韩国旅游部门的数据,2016年前往韩国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了806.77万人次,占韩国入境游客总量的46.8%。

  然而,随着“萨德事件”的持续发酵,国内消费者赴韩国旅游热情锐减。同时,航空公司也加入了“抗韩”队伍。《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宁波机场赴韩国多条航线近期将全部停飞,同时各航空公司也将根据市场情况对韩国航线进行相应调整。

  春秋航空称影响中性

  3月9日,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向春秋航空求证:“萨德事件”将影响国人赴韩旅游,公司目前有几条韩国航线?如果赴韩旅游人数断崖式下降,对公司业绩影响几何?公司有没有应对方案?

  对此,春秋航空方面称,目前公司国内各地赴韩航线不超过10条,班次每周大约90架次-100架次,“萨德事件”对于中韩航班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朗,春秋航空将根据实际预定情况调整飞机运力及航线排班计划。考虑到中韩游较易被中日游及中泰游等周边目的地旅游所替代,预计该事件对公司业绩影响偏中性。

  此前3月3日,携程、途牛、同程等网站已经下架了所有韩国游的产品。途牛同时表示,强烈抗议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及韩国乐天集团为“萨德”提供部署地。对于前期已预订相关产品近日出游团期的游客可正常出行,如涉及韩国乐天相关行程将对客沟通进行调整;相关产品远期出游订单途牛将对客沟通取消并全额退款或转至其它目的地。

  同日,国家旅游局也在其官网发布了韩国旅游提示,提醒中国公民,清醒认识出境旅行风险,慎重选择旅游目的地。

  由于客流剧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对韩国航线进行调整。

  记者从宁波机场了解到,机场赴韩航班将于近期全部停飞:东方航空宁波至清州航线从3月15日开始停飞,宁波至济州航线从3月11日起停飞;春秋航空宁波至济州航线目前已取消3月16日至3月26日的航班;奥凯航空宁波至济州航线于3月15日起停飞;易思达航空宁波至清州航线于3月15日起停飞。

  韩国旅游或失“半壁江山”

  据了解,目前中航航线共有22家航空公司运营,中国国内航空公司主要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山航、春秋、深航、上航、奥凯、吉祥、厦航、天航、川航、祥鹏、首都航空及海航。2月份中国飞往韩国的总航班量为4433班,大韩及韩亚航空各占19%,东航15%,南航14%,国航8%。

  繁忙的空中交通线带火了韩国旅游产业。根据韩国旅游部门的数据,2016年前往韩国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了806.77万人次,占韩国入境游客总量的46.8%。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飞机”往返。

  在中国旅游市场的竞争中,韩国一些从大公司独立出来的廉价航空公司,如济州航空、真航空等积极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于像盐城、无锡、丽江、黄山、张家界这样的中小城市也不放过,纷纷开通不定期包机航班。而中国游客的热情到访,也为韩国地方机场扭亏为盈立下功劳。

  有业内人士称,中韩之间最繁忙的航线主要是上海、北京、青岛、广州、大连出发飞往首尔或济州岛的航班,44%以首尔为目的地,41%为济州岛。“可以看出中韩之间航线设置与中国人前往韩国旅游目的地高度吻合。”

  不过,由于“萨德”入韩问题造成两国关系趋紧,去年8月份中国赴韩游客增速达到峰值后,便一路下滑。从10月份开始,中国游客量的增幅下降到了4.7%,而11月份的增幅进一步降到了1.85%。2017年1月份前往韩国的中国游客数量56.52万人次,同比增长仅8%。

  业内普遍认为,中韩两国围绕部署“萨德”的纷争若长期持续,中国政府或进一步升级“反制”行为,如果减少中韩航线,从政策上控制中国游客访韩,韩国航空及观光产业将受到更大打击,或将遭遇“断崖式”暴跌。

  事实上,2016年随着台湾地区当局新任领导人就任,内地赴台人数就一路狂跌,两岸航线客运量与客座率的急速下滑,对航空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影响,至今仍未有恢复的迹象。

  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到民航即将迎来夏秋航班换季,绝大多数航空公司的韩国航班已逐步进入航班销售系统。民航局除了关注广大旅客权益之外,也应积极关注航空公司诉求,对由于旅客行程急剧变化带来的航线变化积极引导、调整,避免航空公司航线生产经营的困难。

  (龚梦泽)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