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巨龙如何腾飞?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题:粤港澳大湾区:巨龙如何腾飞?
中新社记者 俞岚 李晓喻
截至8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已经满月。对标世界级经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先天优势”、如何加快成长,备受关注。
承载“创新基因”
眼下,湾区经济已成国际经济版图的一大亮点,是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发源地。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7月30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利于港澳与内地更深层次融合,促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还可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支撑。“最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好的载体。”
“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构想是水到渠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它不仅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中国需要形成世界级的创新集群、贸易投资集群和产业集群。
含着“金钥匙”出生
“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这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优势在于政治定位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中国明确提出建设的第一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地方层面,属于“国家级”。在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南方推大湾区建设,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言无疑是“加速器”。
辜胜阻认为,如果说纽约湾区定位于金融,旧金山湾区定位于科技,东京湾区定位于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创新。这里有深圳这一创新型城市,有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公司,应定位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发展高地。
成长核心在哪?
有人说,从国际化层面来看,香港应为粤港澳大湾区这条巨龙的“龙眼”。
魏建国认为,作为国际金融、物流和贸易中心,香港具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理念、能力和人才优势。
也有人说,从创新发展层面看,深圳应为“龙头”。
辜胜阻表示,具有典型移民文化的深圳是创业创新最好的城市之一,也是创新型经济的主引擎。在这里,创业、创新与创投形成了“铁三角”,实现了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大批人才集聚于此,形成了创业“新四军”。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近70%,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
虽然从不同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以创新打破制度壁垒,实现城市间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在胡鞍钢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于“一国两制”。但也要看到,受行政因素限制,广东与港澳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在交通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加强协调。此外,广东内部也要进一步打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胡鞍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须不断创新制度安排,打破“一亩三分地”限制,形成大格局,不能各搞各的。“所谓‘大’,不是为大而大,而要为强而强。”
魏建国称,在地跨两种经济体制、三个不同区域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首先需创新体制,让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健康成长;其次要创新理念,不能各自为阵,而应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