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渐进式“缩表”启动 分析称对市场冲击较为有限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1日电(罗琨)9月2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于10月正式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市场分析普遍认为,美联储的“缩表”计划符合市场普遍预期,预计对市场冲击较为有限。
对美元指数提振效果有限
9月20日,美联储在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于10月正式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起步为每月最多缩减10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3个月多缩减100亿美元,直到最终达到每月最多缩减500亿美元。市场反应相对温和,当日美元指数微幅上行。截至发稿,美元指数报92.51点,涨幅为0.06%。
评级机构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美联储渐进式“缩表”意在降低对市场的冲击,对美元指数的提振效果较为有限,现阶段美元指数表现仍主要受制于特朗普政治风险,或将继续走弱。
王青分析称,与加息直接提高短期利率不同,“缩表”启动后美国短期利率仍会维持在1.0-1.25%的美联储政策目标区间之内,难以直接推高美元。
本次议息会议结束后美元指数短期冲高,更多是因为会上有更多委员预测年内可能再加息一次,较为出乎市场预料。但王青预计这一趋势或难以持续,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驱动美元指数的核心动力已由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特朗普政治风险。2017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逾10%,其间美联储曾两次加息并提前宣布“缩表”计划,均未能扭转美元颓势。在美元大幅走软的背后,是特朗普就任后推出的医改、税改等核心政策议程频遭顿挫,政府人事持续动荡。
“短期内,美国税改、医改政策落地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债务上限问题亟待解决,围绕特朗普本人的政治阴霾难现消散迹象,美元指数缺乏趋势性上行动能。”王青称。
短期内人民币汇价仍将保持强势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价累计升值6%左右。王青指出,这一方面是得美元走软的“天时”之利,更主要还是国内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市场对中国宏观经济硬着陆和金融风险的担忧明显减退。
“总体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取决于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与国际金融市场紧缩节奏的博弈。伴随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回报预期趋于改善,人民币汇价在年内或仍将强势运行。”王青总结称,美联储“缩表”在难以提振美元的同时,亦不会对人民币形成明显的外部压力。
此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也表示,近期人民币稳中有升的态势是由中国基本面、国际基本面及央行政策等因素叠加下形成,之后双向波动的可能性仍比较大,但他赞成长期来看“人无贬基”。
王青指出,考虑到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进度,最终抵达2-2.5万亿美元的正常规模将需要4到5年时间。其渐进性特征意味着,“缩表”在短期内对美国长期利率的提升效果亦较为有限,难以吸引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具体到中国而言,在金融去杠杆政策主导下,我国未来长期利率走势易上难下,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有望保持在120-150BP左右,利差保护较为充分,资金大规模外流压力可控。
东南亚金融危机重演概率低
2013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在市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提及“可能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美元跳升、黄金重挫,受资金持续流出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股市和债市纷纷大跌。
市场此前也存在一种担忧认为,美联储启动“缩表”,会不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再次回流美国,再次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不过,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原因在于:第一,近些年并没有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而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祸根;第二,美国没有类似于90年代末“新经济”的故事可讲,新兴市场国家仍有吸引力,这意味着难以吸引资金大量回流美国;第三,目前美联储的12月加息与缩表的持续性都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冲击力度难免要大打折扣,引发金融危机有些杞人忧天。
王青也指出,在本次启动“缩表”之前,美联储已与市场充分沟通:3月份美联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缩减其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6月份美联储公布了未来“缩表”的具体路径。由此,全球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准备和提前调整,“政策宣示效应”不会对相对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强烈冲击,再度引发“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