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消费者热捧 电商为全球消费者贡献中国制造红利

2017年12月13日 06: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视频:双十二全球狂欢节在香港启动 十万多家境外商户推“支付宝价”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电商为全球消费者贡献中国制造红利

  “双十一”刚过去没多久,又迎来了“双十二”。面对新一轮电商促销季,俄罗斯姑娘阿纳斯塔西娅正积极寻找新的中国商品,并将其放进电商平台上的购物车里。之前的“双十一”,她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衣服、摄像机等93件中国商品。

  阿纳斯塔西娅说,俄罗斯消费者喜欢购买中国的电子产品、化妆品以及首饰和衣服。“中国商品非常丰富,而且价格实惠,质量也有保障”。

  从“双十一”到“黑色星期五”,中国制造业正通过日益强大的电商平台和服务网络,向阿纳斯塔西娅这样的全球消费者,贡献着中国制造的红利。

  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吸引了225个国家和地区的“剁手党”,第1分钟就有超过200个的国家和地区的买家涌入天猫。国产手机、毛呢外套、羽绒服、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在“双十一”等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

  京东商城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商品通过京东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在京东的销售榜单中,手机及配件、家用电器、玩具、家居用品和运动户外装备受到海外消费者热捧。

  不仅是“双十一”、“黑色星期五”这样的特殊节点,在中国制造不断崛起的背景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产品正以其可靠的质量、优越的性能、公道的价格以及与日俱增的口碑效应,赢得全球消费者青睐。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7年秋季)》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75万亿元,同比增长31.5%,远高于我国上半年出口总量同比增长15%的增幅。

  中国产品在海外饱受欢迎的背后,是中国电商企业的市场触角不断伸向世界前沿。

  京东有关人士介绍,京东在印尼拥有自己的专属物流公司JX Express,服务印尼全国的365个城市,同时与当地一些物流公司合作开发印尼更多的地区,2018年底将覆盖印尼所有城市;在泰国,京东与最大的零售企业尚泰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当地提供电商服务和金融科技服务……

  2016年转向B2C的速卖通也迅猛发展。数据显示,速卖通APP在2016年至2017年的全球下载量从2800万次上升到5000万次,增长了80%。其中,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位列月活跃用户数前五。

  “电商的发展为中国产品出口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过去中国产品出口都需要通过外贸公司,大量中小企业难以参与进来,如今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为他们开拓了新的海外销售渠道,客观上推动出口从线下到线上的发展。

  曹磊说,减少层层渠道商之后,海外消费者可以买到更有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也更高,这也使跨境电商比传统进出口渠道更具优势。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服务商PayPal和调研公司益普索调查32个国家28000多名国内和跨境网购消费者之后联合发布的第三届全球跨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首次成为最受全球网购消费者欢迎的海淘国家,而亚太地区也因此成为移动端跨境网购主力。

  到世界消费前沿和一流企业竞争、和当地优势产品竞争,在电商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竞争常态。大量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技术革新、产品升级实现供给改革,对接甚至“创造”国际消费需求。

  刚刚过去的美国“黑色星期五”,中国家电巨头之一海信集团推出的52万台4K电视,在不到24小时被抢购一空。

  此前不久,海信品牌两款重点型号电视在加拿大Costco的进店率分别达到48%和72%,意味着海信电视进入了北美主流消费渠道。

  愉悦家纺过去是一家以贴牌代工为主的棉纺企业,从2014年开始打造专注睡眠解决方案的品牌,根据影响睡眠的光线、温度、姿势、声音、气味、色彩、情绪等,研发推出9个多元化系列产品。

  愉悦家纺副总经理张国清说,今年前10个月,愉悦家纺完成出口22152万美元,同比增长13%,已经成为宜家、迪卡侬等多个国际一线品牌的全球最大供应商之一。

  中国出口电商加速发展,也更好地释放了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认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的消费是以轻工业产品、大众消费品为主,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

  他认为,近年来,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价格竞争力。这些发展成果通过出口电商传导,将让全球消费者从中更多受惠。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