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十年改革,海南新发展路线图出台

2018年04月13日 23:08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视频:习近平: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十年改革,海南新发展路线图出台

  海南传来重要信号。13日下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轻装上阵。30年前的海南只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岛,人均分配水平仅占全国分配水平的83%;85%的商品靠内地调进;17%左右的人口尚未温饱。经济底子薄、发展潜力大。

  负重前行。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便背负着“改革开放实验田”、“唯一省级经济特区”等多个头衔。伴随当时全国改革开放、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步伐加快,海南要奋起直追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今再看海南。相较于1987年,2017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了21.8倍;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倍和25倍。不仅如此,海南俨然如预设般的发展为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

  古人云,三十而立。站在新的关口,海南未来发展如何突围前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海南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以开放为基调

  古时的海南,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是个,“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地方。足以见其荒凉与落后。

  三十年前,海南GDP总量仅57.28亿元,工业化程度相当于全国50年代初的水平,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80%以上,六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建省初期,海南特别缺电,在大热天,我和二十多个同事全部挤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大家一边摇着扇子一边风风火火工作。”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回忆中,那时作为全岛最大最好的城市海口,没有红绿灯、没有出租车、没有程控电话,电力还特别紧缺且持续多年,海口仍是半天便可以走完一遭的边陲小城。

  因改革开放而重生。海南用30年的时间,以“开放”为墨,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侯雨彤 制图
侯雨彤 制图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30年,海南经济总量增长77.9倍,人均GDP增长52.4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全省“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很快将建成,构建“丰”字型高速公路网指日可待;建省初期,海口至三亚行程至少要5个小时,如今环岛高铁最快仅需1.5小时;“四方五港”格局成型,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2017年海口港区货物吞吐量已突破1亿吨。

  遗憾

  但不容忽视的是,海南经济多年发展却仍位居全国末流。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为7179美元,全国人均GDP大约9100美元。也就是说,海南人均GDP水平比全国低约2000美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需要实现超常规发展才能够不负国家使命和历史使命。如果说,海南建省30年,有成就和经验,也有不足和教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对国是直通车表示。

  诚如他所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发展速度确实不尽人意。与同样是经济特区的深圳、浦东相比,2017年海南的经济总量只是深圳的1/5,不足上海浦东的1/2。而在1987年,海南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大,却略高于深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迟福林看来,首先,深圳由于毗邻香港,在开放力度上比海南更大。第二,深圳在后来的市场化改革上,进展比较快,尤其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给深圳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体系形成的速度比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第三,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了以高科技、数字经济引领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中国创新发展最快的地方。

  同时,陈剑认为,一个重要的可值得吸取的教训是,海南过去30年的发展,似乎始终缺乏一个清晰符合海南特点的发展战略。包括在产业发展上的清晰认识,使之成为全省上下各方共识,并且始终咬定不放松。而不是局限于地方性常规发展的考量和部署,不是一任领导上台制定一套发展战略。比如说,信息产业以及与信息产业相关联的产业,似乎海南并不占优势,但海南地理条件、气候优势以及对外开放条件,却具有能够吸引信息产业和相关联产业发展的人才优势。

  “在探索岛屿型经济的发展,如何发挥岛屿优势,科学定位等方面,海南也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也表示,海南省建立初期希望能够像沿海城市那样去发展大港口、大产业,走传统的港口发展的路线。但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和探索,海南发现,其实沿海地区与岛屿存在很大区别。岛屿型经济的腹地显然不如沿海城市港口,因此,海南再继续走大港口的模式是不合适的。

  再启程

  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对于“30岁”的海南而言,无疑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迟福林表示,海南未来发展,需要以更大开放来办最大的特区,以区域开放带动产业开放,互相融合形成海南发展的后发优势。

  陈耀认为,把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是海南更大程度开放政策、开放模式的突破,但目前海南距离自由贸易港的定位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国际资本进入方面,现在的负面清单还没有出来。“此前海口宣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模式,这就要求比上海自贸区提出的负面清单内容更少。”他表示,海南在开放的领域上可以更大,限制可以更少一些。

  而陈剑认为,海南更具有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优势。此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生态环保产业,海南自身发展本身已经有一定基础,还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在庆祝海南建省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海南30年发展的成败得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并明晰海南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奋起直追,力争在下一个3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创造的策源地,进而与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名称相吻合。”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