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医院预约挂号率超86% 将提升医疗服务信息化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杜燕)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完善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管理,引导患者科学有序就医,其中北京市属医院整体预约挂号率已从2012年的52.2%提高至2017年的86.2%。
北京市医改办综合处处长隆学文在今天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北京聚焦患者反映强烈的医院环境较差、看病“三长一短”(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就诊秩序杂乱、挂号难、看大专家难、上下游就诊通道不畅通等就医痛点、难点,不断完善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管理,引导患者科学有序就医。
目前,北京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渠道主要包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114平台)、京医通平台、诊间预约、社区预约转诊、医院官方网站和手机app、自助机、微信、支付宝、现场预约等。
北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累计挂出号源4500余万
他介绍,北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上线,截至2018年5月底,平台已接入北京全部二级以上医院149家,累计的注册用户量达1660万;平台已累计挂出号源4500余万,其中2017年挂出号源约700万,2017年114预约挂号热线呼叫量超过1000万次,通过114热线预约挂号数量达到278.8万个,占比为40.3%。其中60岁以上老人通过语音挂号比例达到55%。电话语音挂号由于其便捷性及可交互性在广大患者,特别是不熟悉互联网的6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称,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不仅为北京患者提供服务,也有大量外地患者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到北京挂号就医的愿望。目前平台正在根据医院需求逐步开通30分钟精准分时预约功能。
京医通平台日最高挂号量7.5万人次
隆学文介绍,“北京通·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于2016年开发建成,联网的市属医院号源跨院共享。市属医院推行了精确到30分钟的预约制,提高了预约诊疗时间段的精准度。
至2018年第一季度,共发放“北京通·京医通”卡935.73万张。通过“北京通·京医通”平台,手机微信和自助机累计完成挂号2536万人次,平台日最高挂号量7.5万人次。“京医通”关注人数已突破500万,平台发布的70%左右的文章都超过了10万+的阅读量。京医通支持微信支付,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京医通自助机等方式进行就医费用的支付。
他介绍,北京还开展诊间预约、社区转诊以及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和手机app、自助机、微信、支付宝、窗口等方式预约挂号。
他指出,北京市属医院整体预约挂号率已从2012年的52.2%提高至2017年的86.2%。
社区转诊等预约挂号推动分级诊疗
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通过社区-医院双向转诊系统新模式畅通社区居民的就诊预约渠道,取得较好成效。
据介绍,该院于2011年4月启动社区-医院双向转诊系统新模式,该院为社区提供专属号段,预约周期为7天,居民先到社区首诊,由社区医师对患者做初步诊治,如病情疑难、超过基层医疗诊疗的能力,社区医师可通过系统把患者转到该院。社区医师在为患者转诊时,登录系统可查看该院7天内的专家号和普通号,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专业的医师,填写转诊详情(包含主诉、病史、查体、初诊结果),并注明本次转诊事由(如病情复杂、药品不全、深入检查、无法诊断、手术治疗、病情危重等等)。医师接诊社区转诊患者后,通过医生工作站形成回复信息(包括诊断、处方、检验、检查等信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同时,该院还通过分析数据、管理停诊以及聆听来自社区医师和居民的意见来改进预约挂号工作。
提高全流程医疗服务信息化程度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隆学文表示,目前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仍倾向于到大医院就诊,并直接挂专家号。今后,北京将进一步强化预约挂号促进分级诊疗的作用,推广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预约平台,让社区全科医生为患者优先预约大医院号源,促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下沉基层。
他称,北京还将推广知名专家团队层级预约。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诊的医生层级,把知名专家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疑难重症患者。同时,积极发展专科医联体,建立强化专科医联体“机构-机构”、“医生-医生”的转诊通道和预约转诊机制,并通过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形式,使京外患者在当地就能解决就医需求。
隆学文指出,北京还将进一步提高预约挂号等全流程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程度,推动建立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出院结算等全流程医疗服务,并进一步加强对患者预约就诊习惯的培养,指导患者使用以信息化为主的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