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专家共“稻”兴安盟“白金名片”
中新网兴安盟10月16日电 题:世界粮食日:专家共“稻”兴安盟“白金名片”
中新网记者张玮
16日,恰逢第38个“世界粮食日”,“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幕,来自全国的10余名农业、科技等领域专家学者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带领下,共话内蒙古兴安盟稻米产业发展。
论坛开幕当日上午,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也落户兴安盟,当地政府正在打造稻米产业发展的“白金名片”。
兴安盟耕地面积1895万亩、森林面积2792万亩、草原面积3918万亩,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位于北纬44度至47度的优质大米生产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作峰介绍道:“兴安盟土壤耕作层深厚肥沃,主要为原生态草甸土、黑土等,有机质等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水平,稻作每年一季成熟,土壤有7个月养生休眠期,稻作种植区日照时数2850小时—3120小时。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质一类标准,是仍然处于原生态的绿色净土,是生物、植物健康生长的天然氧吧。”
龙鼎生态农业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罗富原在《生物技术促进生态循环水稻产业的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中说:“在兴安盟土地上产出的‘极北香稻’含丰富的IP6(六磷酸肌醇),其丰度接近海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教授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其具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
论坛期间,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10余名专家为打造兴安盟“白金名片”建言献策。
土壤修复科学家刘建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以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抓手,在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引进更多的科研团队,拓展研究多种高经济附加值的农林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张冰宇说,多年来,兴安盟紧密结合地处北纬45度黄金水稻产区的地域优势和纯天然无污染生态环境的绿色优势,打造“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如今,兴安盟大米品牌产品已远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市场。
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表示,本次论坛云集全国稻米业界专家,为兴安盟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战略性意见和建议,当地将把这些先进理论转化为巨大生产力,让兴安盟大米生态、安全、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真正成为一张闪亮的“白金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