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路倩雯
嘉 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陈文敬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于立新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白树强
针对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举动,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中国为什么频频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侵扰?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此,本报专访了三位国际贸易研究专家。
金融危机是直接原因
问:中国为什么会频频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侵扰?
陈文敬:随着全球经贸交往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体之间的摩擦日见频繁,这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利益博弈加剧的规律性表现,也是公平贸易诉求和现行规则下各自权益维护加强的正常表现。中国之所以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侵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往规模日益扩大,在市场竞争愈益激烈情况下,发生贸易摩擦和纠纷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二是经济衰退期间各国更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是规律性的表现。三是有的世贸组织成员滥用规则。
于立新:自1993年起,中美贸易间美国一直处于逆差,这种长期的逆差必然导致美方对中方频频挑起贸易争端和摩擦,美国发动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第一个对象也必然会是中国。
此外,传统贸易产品市场需求是有限的,后金融危机过渡时代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必然会掀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这是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与中方博弈的需要。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金融危机是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直接原因。我们还要警惕民族主义在贸易保护主义领域推波助澜。
白树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此次金融危机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进一步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各国政府面临着更大的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因而贸易政策更多地用来缓解国内的矛盾和压力,导致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趋同、出口市场的集中及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是贸易摩擦形成的主要因素。
贸易保护冲击产业链
问:国外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的产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陈文敬:据WTO统计,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成员。仅在2008年全球新发起的208起反倾销调查和14起反补贴调查中,涉及中国的分别占总数的35%和71%。
与日俱增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国际贸易构成严重影响的又一重大威胁。据调查,仅2006年中国就有15%的出口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贸易机会损失1400多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5%。还有,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机电产品为重灾区。
于立新:我国外向型制造业基本上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对我国的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口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国内失业增多,众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不断放大这一效应。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会大大削弱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力。第三,我国遭遇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给国内带来的冲击往往会涉及整个产业。
白树强: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
企业要学会在规则下竞争
问:中国应怎样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解决争端?
于立新:只要有国际贸易,就一定会出现贸易摩擦,也就必然会有成员方的诉讼,而如何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中国的自身权益,就成为后金融危机过渡时代,我国政府面临新一轮挑战的关键问题。
首先,必须加强对WTO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的研究预判工作。第二,成立监督其他国家履行WTO义务的专门信息情报机构,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实行的各种不公平的或者歧视性待遇及时提起反诉讼。
陈文敬:从政府层面讲,应承担起信息传递、对外交涉及技术等层面上的支持工作。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反应迅捷的预警机制,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其次,一旦争端发生,则依据相关规则和国际惯例,认真做好磋商或启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各项工作。对那些滥用规则、不公平或歧视性做法,理所当然地要予以反击,包括拟定反制措施,坚决捍卫我方利益。同时,按照WTO规则,妥善处理输华产品纠纷,维护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从企业层面讲,必须学会在规则下竞争。企业还要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白树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应尽可能地通过多边渠道予以解决,促使贸易摩擦非政治化,尽量避免双边贸易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协调,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