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在低碳方面的成就和有益探索有目共睹,对于建设低碳社会,颇有心得的“两型社会”实验区有些什么样的建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
胡彪说,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场和全球温室效应的主推手,必须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选择更多的基础较好、有代表性的城市,积极开展有关探索和实践,为建设低碳省区、低碳国家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路径。
对于如何建设低碳城市,胡彪提出了以下意见:
一是要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我国私家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要实施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战略,大力发展包括地铁、城市轻轨、快速交通、公交专用道等,抢在大多数市民私家车出行习惯形成之前,以“快、准、廉、优”为目标来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的碳排放。
二是推进建筑节能。发达国家的实测数据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将达全社会总能耗的40%(我国目前为27%),是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项目。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今后20年内将新建720亿—960亿平方米的建筑,城市建成区面积将翻番。要通过对新建建筑强制推广节能标准、推行以奖代拨式的财政补贴,鼓励大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和促进有建筑绿色改造,将建筑发展模式推向低碳化。
三是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今后的城市建设,应尽量缩小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地表径流量、基本的地形构造、城市的文脉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建成区至少有50%的面积可为渗水面积,建筑、小区、街道直至整个城市都有雨水收集储存系统,促进城市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互惠互生,大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四是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倡导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大力推广节地紧凑的发展模式;改变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绿化来达到增加碳汇、吸附污染物、减少热岛效应、为建筑和行人遮阳等节能减排的效果;推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生态城市的国际合作和老城市“生态化改造”。(李金玲 李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