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正在联手大规模注资本国金融机构,以克服陷入“流动性陷阱”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恐慌心理和“套现”行为,从而力图早日恢复市场的“价格信号”,让金融体系自身的“造血能力”尽快发挥出来。事实上,在欧美各国政府“无限制”注资行为启动之前,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产生了悲观的预期,认为今后再也不可能获得比像现在这样低成本的“流动性注入”。因为英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正在不断冲高,未来能带来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也十分不明朗。所以,政府再多的救市资金,在投资者看来都是暂时的“甜蜜”,所有人都会把这些救市资本装入自己的口袋,待未来市场企稳后再一举出动,寻求所预期的高收益,以挽回目前危机时代所造成的严重创伤。
我们看到,在各国央行“坚定不移”的共同干预下,救市的震慑力确实一度改变了投资者对未来流动性恐慌的预期,欧美周边市场也在无限制救市信息出来的当天释放了被压抑已久的反弹动力。如果反弹能够持续,资产价格就会回暖,联合干预第一阶段的成果将起作用,即恢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改善其资产负债失衡的状况会出现,那么,跳出“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就存在。
如何把握这一成效,抑制多米诺骨牌不要再进一步被接二连三地击倒,稳定市场的信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有危机状况严重的国家,接下来都应该尽快剥离各自的不良资产,否则,错过时机,等到对财务信息不利的基本面指标不得不按时公布时,很有可能市场的信心会再次一落千丈。虽然,目前各国央行在美国政府的安排下已经做好了“誓死捍卫”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一切”准备,但未来救市的成本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大,信心恢复的时间也可能变得越来越长。这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会日益显现,恶性循环的特征也会变本加厉。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恶劣局势出现,注资、坏账剥离、接管一切可能出现倒闭的问题银行,将成为眼下这一阶段的最大救市特点。
当然,判断目前第二阶段的危机(流动性恐慌)是否已经见地,关键就要看市场什么时候企稳,这意味着大家在面对渐渐恶化的经济基本面指标的披露,也能表现出从容消化的心态,而不再像现在这样依然显示出“退保、赎回、挤兑、套现”等恐慌行为。
进入危机发展的第三阶段(实体经济修复阶段)后,真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来促进和保证受到创伤的世界经济能够平衡发展的这一关键问题上。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作出的全部努力就是恢复市场的信心和价格信号,甚至是建立在牺牲效率的基础上。但是,这种“国有化”运作模式的维护成本很高,极有可能因为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没有被充分有效地调整,而使得这种畸形发展无法自我修正,总有一天,会再次被下一轮泡沫所摧毁。到那时,国际货币体系一定免不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第三阶段,我们可能还会面临以前没有解决的挑战——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让美元疲软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状态再次出现。因为尽管世界经济开始出现了向下调整的征兆,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也已经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那么,这次救市所创造出的巨大流动性一旦没有去处——没有为剥离坏账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被实体经济的恢复所充分吸收,就很有可能会再次绑架大宗商品市场。至少在投机者们看来,新兴市场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尤其是中国,在经历了30年高速增长后,全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已有了非常明显的“质”的飞跃,未来对大宗商品的依赖会有增无减。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变我们现有的增长模式就成为眼下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际金融报 孙立坚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