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三日电 题:金融危机不应阻碍中国金融改革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大墙轰然破裂,人们在争相逃向混乱救生船的同时,亦放大了对美国金融图腾的怀疑情绪。
三十年当中,中国三次在金融危机的汪洋大潮中躲过“浩劫”,个中原因,值得探究。近日,中新社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梳理三十年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改革渐进 开放慎行
在郭田勇看来,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部份,中国金融改革基本上采用了“从易到难,由点到面,以开放促改革”的模式进行。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逐渐建立起由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到以人民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三十年来,中国金融调控改革亦沿用渐进方式,路径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计划手段为主到市场手段为主、单一手段到多元手段”。
郭田勇说,与渐进式改革相比,中国的金融业开放亦是以“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进行的”。从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到二00六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可以说,在这漫长的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步伐仍是较为缓慢。”
关键词:机会成本
郭田勇认为,从现在来看,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不仅成功抵御了八十年代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以及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对当前中国抵御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都有很好的帮助。
但这位专家亦明确表示,“这并不能作为中国金融监管取得了成就的理由”。在其看来,“中国金融监管付出了沉重的机会成本,中国金融业由此失去了诸多快速发展的良机”。
“不可否认,很多国家在金融改革方面确实卷入了全球金融危机,但金融业在危机调整之后往往会快速发展,相比之下,中国金融业在严厉监管下,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郭田勇说。
这位专家认为,即便目前遇到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但并不能成为停止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口。未来,中国仍需加大对金融业的开放步伐,否则中国金融业发展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关键词:全面规划
众所周知,中国金融改革的三十年,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三十年。郭田勇表示,“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才导致我们中途遇到了不少困境,走了不少弯路。”
这位专家认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甚至经济改革都应制定“全面战略规划”。他表示,如果再采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战略,那么中国金融业改革就仍会沿袭此前的缓慢步伐,“而这显然不利于未来中国金融业很好地融入到世界金融体系中去。”
经过三十年改革发展,中国金融业总量已较为庞大,而金融业内部之间的关联度亦日益密切,因此,如果中国再采用以前模式,将很容易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未来中国金融业在制定一个全面战略的同时,亦要加快金融业改革步伐,尤其是减少管制”。郭田勇说,只有利用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模式才能使得中国金融业改革朝着更深层次的领域进军,中国金融业才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增强国际竞争力,最终融入到世界金融体系甚至“影响世界金融体系”。(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