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科学家博客称发现“上帝粒子”引争议——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意大利科学家博客称发现“上帝粒子”引争议

2010年07月15日 09:4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时间7月13日,包括《每日电讯报》在内的几家国外媒体报道了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物理学家托马索·多里戈日前发表的个人博客文章。文中称美国费米实验室的万亿电子伏加速器(Tevatron)很可能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谓的“上帝粒子”。但14日清晨,《新科学家》却登文辟谣,几乎同时,各媒体纷纷跟进,多里戈亦更新博文以正视听。一时间,卷入者各执一词,讨论版沸沸扬扬。

  多里戈的博客名为《量子日记生还者》,其自称是一名实验粒子物理学家,与欧核中心(CERN)的CMS实验小组以及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CDF小组有协作关系。这篇题为“有关发现希格斯粒子的传闻”的博文早在7月9日就已挂到网上,其中那段备受争议的文字是:“我从两个不同的、可能是独立的信息源打听到,一万亿电子伏加速器实验即将公布一些发现轻微希格斯波粒子信号的证据,一个信息源称发现了‘三倍标准差效应’,而另一个信息源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发现,只是表示实验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

  或许当时这段令人既兴奋又疑惑的文字夹杂在篇幅庞大的数据分析中不易被人发现,直到13日经《每日电讯报》《物理学家组织网》等主流媒体或科学网站报道可能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后,才惹出大范围的争议。

  多里戈所谓的“三倍标准差效应”,是指一种关于结果确定性的统计数据,如果他获得的数据属实,从统计学上讲该实验的结果就有99.7%的可能性是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通常,一个“五倍标准差效应”(正确的可能性达99.9999%)才能被认为确定性的程度已高到足以证明一个完全合理的新发现,一个“三倍标准差效应”不具有足够确定性,但仍能意味着这是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一个强有力证据。这正是科学类媒体加深关注的原因。

  尽管对事件进行一手报道的几家媒体语气还算客观,甚至有些模棱两可,但经几手转载加工后的文章则显得不那么冷静,标题做得更是铁板钉钉,由此引发舆论与学界的轩然大波也就在所难免。一时间多里戈的博客几乎被寻找各自证据的人踏破。

  14日,题为《“上帝粒子已发现”之说实无根据》的文章赫然登载于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头条。文章称,正在都灵参加2010年粒子物理与宇宙学国际研讨会的物理学家们,对“上帝粒子被发现”的消息十分疑惑。《物理学家组织网》也随后查证说,多里戈并不是希格斯玻色子研究团队的成员。

  被卷入事件的主角——费米实验室,发布在推特(Twitter)上的言辞更是分外犀利:“这就是一为求名气的博客作者散布的谣言,仅此而已。”

  《纽约时报》却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看待此事,其描述是:可能的确还没达到能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数据规模,但如果加以证实,仍将能解开宇宙物质与反物质的反对称性之谜。

  面对强大的质疑声浪,肇事者多里戈再发博文,指出自己的物理分析一贯清晰详尽,其又拿出了大量崭新的图表数据予以佐证。尽管与之前相比语气审慎了许多,但他依旧声言,关于这一主题的更多信息会在本月召开的巴黎高能物理国际会议上披露出来。

  一天来发生的这个扑朔迷离又扣人心弦的新闻故事有三方面的解读。可以说,科学家们几十年来孜孜苦寻的上帝粒子的真相如今已近在咫尺,此其一;其二,虽然欧洲强子对撞机赚足了世人眼球,但美国人乘坐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这辆老爷车,依然有可能在争夺上帝粒子这场拉力赛中捷足先登;其三,请不要忘记,霍金大师两年前曾以100美元赌人类最终找不到上帝粒子,但“这会更加激动人心”。无论如何,“其结果都将告诉我们有关宇宙结构的更多知识”。(记者 张梦然)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