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9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庆签订。在这座当年国共曾携手抗战的战时首都签订这个协议,别具深意。
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抗战文化作为重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得到认可,在重庆文化的系列元素中,抗战文化开始与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并列。2010年初,重庆市公布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特别突出了抗战历史,大量抗战时期文物遗迹进入保护范围,重庆正在申请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也有不少此类文物。
抗战时期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全国1/3以上的高校、2/3以上的军事工业、90%的学者专家曾集中在这里,客观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重心自东向西的大迁移。
在重庆,沙坪坝一直有着特殊的影响。沙坪坝区是战时首都的核心区,是抗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这片土地上活动,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许多在学术上至关重要的成果在这片土地上产生。据统计,重庆重要的抗战遗址、遗迹有260余处,其中一半分布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如蒋介石官邸、美龄楼、马歇尔公馆、林森公馆等。尤其是当时高校云集沙坪坝,重要文化人物如郭沫若、巴金、冰心、徐悲鸿、李可染等在这里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1936年,时任重庆大学校长的胡庶华在《理想中的重庆市文化区》一文中提出:“重庆市文化区应建立在沙坪坝。”1938年2月6日,重庆沙磁文化区在重庆大学宣告成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以沙坪坝作为一个窗口,可以对重庆抗战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有一个基本的印象。
抢救、修复、保护有价值的抗战遗址,给后人留下生动而长久的国情与历史教材,是延续文脉、传承历史的需要,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体现城市独特魅力、扩大重庆对外开放影响力的需要。同时,通过抢救保护抗战遗址,体现对民族的认同,对促进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建设、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重庆是一座拥有丰富抗战历史遗迹的城市,近年来,重庆市加大了对抗战遗址保护工作的力度,已将抗战文物遗址保护纳入9件实事之一。
抗战遗址是重庆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大量金融、外事、文化机构以及全国1/3以上的高校、2/3以上的军事工业迁至重庆,使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庆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与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一起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历史名城。
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时期,重庆抗战遗址的精神主体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团结御侮、救国图强的民族精神。当时,国共两党无数军政要人,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理论学术、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大师名人,如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冰心、冼星海、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张伯苓、胡庶华、李四光、周均时等都在重庆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印迹,遗留下大批以国民政府遗址为代表的政府机构遗址、外事机构遗址、工业遗产、军事设施遗址和众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要人旧居等人文景观。最新调查数据表明,重庆现存抗战遗址共348处,其中又以“一岛(渝中半岛)、三山(歌乐山、缙云山、南山)、三坝(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等地相对集中。
以抗战文物资源数量较多的沙坪坝区为例,辖区内有郭沫若写出《甲申三百年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被誉为“中国交响乐摇篮”的国立音乐院旧址,还有国民政府众多军政机关如行政院、监察院、考试院旧址等近百处抗战遗址,仅歌乐山、山洞一带就集中了50余处。这些抗战遗址遗迹,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的史证,是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历史见证,现在,它们已经成为重庆最富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成为重庆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