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素梅:高砂义勇队是受害者 哪能合祀靖国神社——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高金素梅:高砂义勇队是受害者 哪能合祀靖国神社

2010年08月16日 11:3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们将6830双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广场上,纪念死难劳工。 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她曾是台湾的歌手和琼瑶剧明星,2002年开始率领支持者多次赴日,要求将当年受征参战的台湾“高砂义勇队”阵亡祖灵迁出靖国神社。

  她,就是高金素梅。8月15日,是抗战胜利65周年的日子,她和来自内地、台湾和日本爱好和平的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三地团体共同举办了“不能忘却的历史”展览。

  我们要的是历史真相和正义

  8月15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酷热的阳光亮得耀眼。

  广场上6830双布鞋横竖成行。二战期间共有4万中国劳工被强掳到日本,根据日本官方数字,其中6830人遇难。

  展馆前,来自台湾屏东的排湾族人唱起了《安魂曲》:“月亮啊,请你照亮亡魂回家的路途”,声音苍凉低回。

  展厅里,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示侵华期间日本强掳和奴役中国在日劳工罪行、日本殖民统治和奴役台湾人民罪行和日本枪口皮鞭下的南京劳工生存状态。

  为了不能忘却相聚南京

  记者:听说这是内地、台湾和日本民间团体首次联合开展被强掳劳工的纪念活动?

  高金素梅:是的。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员会、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台湾人民文化协会、中国受害劳工联谊联合会和我们共同办展,参与者中还有被掳劳工的遗属和日本友人。去年的今天,我们在东京也摆了6830双鞋。从2002年起,每年的8月15日,我们都会在日本举行活动,要求日本认错、反省、道歉、赔偿,我们还会走进日本的社区举行座谈,把这段被隐瞒的历史揭示出来。因为日本右翼一直试图抹杀和淡化这段残酷的历史,至今没有还这些殉难者一个公道。正是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相聚在南京。

  记者:参加这次活动的团体很多,分别有各自的宗旨和维权方向。对你本人来说,不能忘却的历史指的是什么?

  高金素梅:我自己就是台湾少数民族,母亲是泰雅族。2000年,我当选台湾原住民50年来首位女“立法委员”。在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的过程中,我发现日本殖民台湾时期,原住民的历史是被忽略的,他们上一代人被杀戮、被奴役,下一代人接受日本洗脑教育,从1942年到1945年,日本人曾强征2万多原住民组成“高砂义勇队”送到南洋当炮灰,活着回来的只有1/3,并且多数伤残。那些先辈生前被奴役,死后灵魂还被“囚禁”在靖国神社。高砂义勇队是受害者,天下哪有把加害者和受害者合祀在一起的道理?

  我把当年的历史照片送进部落,老人们看了泪流满面,因为他们经历过,孩子们看了无比震惊,因为历史书里根本没讲到这些事。这不光是我,是台湾原住民,更是所有人包括日本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

  我们不是一个团体在“战斗”

  记者:说说你和日本友人的故事,好吗?

  高金素梅:我们在日本有很多朋友,2002年起,就有一群日本律师免费帮我们打官司,并且自费飞到台湾找资料。对日本,我们并不熟悉,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会比现在艰难得多。而且,他们基本上受到了右翼分子的追踪,但是他们从未放弃正义的立场。

  有一次我到日本的社区座谈,展示日本“三光”政策屠杀台湾人,一个50多岁的日本老太太哭着抱住了我。她的爸爸是当年的日本军人,她说:“吉娃斯·阿丽(我的泰雅族名),我要说声对不起,但请你理解,我的父亲也不想去。他是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含着眼泪出发的。”我也抱着她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话会给我们的祖先很多安慰。”

  我们不是一个团体在战斗,在亚洲,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大家联合起来搞抗议活动,要求日本道歉并赔偿,韩国、琉球、日本和台湾四地的团体已经有过多次合作,今年又加上了内地的很多团体。和南京同时,在东京,我们“五地联盟”也在那里做活动,我们有一位原住民盲诗人和一个纪录片导演在现场。这段历史,是大家共同的伤痛。两岸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活动重点。

  本报记者 王宏伟 徐 炜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