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愚昧:70岁老翁学稚童哭逗二老笑——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二十四孝的愚昧:70岁老翁学稚童哭逗二老笑

2010年09月02日 16:24 来源:吉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孝是儒家学说中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变迁,孝的内容也随之删减或是添增,这些完全出于当时社会制度需要。如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每每也谈起孝顺之事。我以为。孝,乃孝敬之意,尤其是对长辈要孝敬为先。至于顺,那当然是顺从的意思了。我觉得,任何事情强调到极致,不免就会出现偏颇。我曾去过一些民间陵园,除了肃穆、静谧之外,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复制的《二十四孝图》。人们在知识文化普遍提高的今天,有必要将“二十四孝”作为我们今天行孝的蓝本吗?

  二十四孝究竟出于何时,我们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二十四孝图》是一部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起到了“用训童蒙”效应。在宗法礼仪森严的封建社会,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延续数千年的礼教。其中的糟粕部分,是显而易见的。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这种带有强烈封建礼教色彩的二十四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说道: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并说,“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

  纵观《二十四孝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少是胡编瞎说,以神的感应,来训导做人。还有不少的孝行,缺乏可信度。其中的百里负米、怀橘遗亲、扇枕温衾、亲尝汤药、行佣供母、涤亲溺器等,在我们当今的生活,或许还有借鉴之处。特别是“卖身葬父”成了黄梅戏《天仙配》的创作原型。

  在此我们不妨看看这二十四孝中的愚昧、缺乏人性的孝行。“戏彩娱亲”,为了逗乐于父母,年过七十的老莱子假装摔倒在地,学稚童哭泣逗二老笑。我想当今之人,有谁七十岁还能如此这般?“埋儿奉母”,说的是汉代郭巨,家境十分贫寒,为了三岁的孙子,老母经常把饭让给孙子吃。于是郭巨动起活埋儿子的念头。他的理由是“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这种为了母亲而丧失人性的举止,此孝还能提倡吗?“闻雷泣墓”,魏晋的王裒,母亲在世时,惧怕惊雷。母亲去世后,一遇雷雨季节,王裒直奔墓地,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并绕墓千回。给我的感觉,有点作秀之嫌。“尝粪忧心”,说的是南齐人庾黔娄,得知父亲重病归家,在郎中的嘱咐下,尝父亲的粪便,以知病情。并,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生老病死,这是自然法则,人为地改变,是不可行的。更令人怪异的是“乳姑不怠”,唐人崔山南的曾祖母,牙齿脱落,难以进食,崔南山的祖母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崔南山的曾祖母临终前,要求下辈以祖母唐夫人为楷模,来延续这一“家族传统”。这既荒唐愚昧,又违反常理的事,当代人是根本无法效仿的。

  旧时的孝仪,需要我们去芜存精,剔其糟粕,吸其精华,全盘接受旧时的孝道,这不能不说是对新时代的道德观的伤害。尊敬长辈,孝敬老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如今在孝敬老人的基础上,我们更提倡尊老爱幼。这种美德是互动的,这是孝的基本含意,两者缺一,就不算完美的美德。顺,过去被人理解为顺从,听命。一味强调了顺,容易走向极端。我主张和顺一说,和是顺的前提,顺是和的行事方式。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顺。

    陈百生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