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复制青铜器要默念心法口诀——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复制青铜器要默念心法口诀

2010年09月07日 08: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敖朝宗在制作作品

敖朝宗制作的青铜龙纹鉴

  位于荆州市郊的一个农家院落,这里便是敖朝宗的青铜器作坊,院内整洁有序,各种各样的模具堆放整齐,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地摆满陈列架,屋内不时传来一阵阵“叮叮、叮叮”的金属敲击声,铿锵悦耳,仿佛置身于悠远的青铜时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的使用通常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自古以来,楚人以“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与创新意识,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奇迹与惊才绝艳的文化,而美观繁复的青铜器可谓是楚文化的代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省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1965年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的青铜剑,剑刃薄而锋利,色泽如鲜。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赋诗:“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纹饰华丽,其精湛的青铜冶铸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些楚系青铜器的纹饰制模技艺普遍认为已经失传。

  敖朝宗创新家族技艺

  然而,在湖北荆州民间,一敖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技艺,却能够制作出繁复的纹饰和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其代表就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锡刻镂技艺”的传承人敖朝宗。

  敖朝宗现已年过花甲,出身门徒师(本家亲授的称谓),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继承了祖辈独到的“铅锡刻镂技艺”,谙熟修复、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技能。但他不满足家族的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不断自学钻研古代青铜器知识及金属加工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实践终而造诣良深。经他复制的古青铜器已达到惟妙惟肖、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他更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

  2010年6月,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荆州市群艺馆副研究员、“铅锡刻镂技艺”的研究者谢志华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位于荆州市郊的一个农家院落,这里便是敖朝宗的青铜器作坊,院内整洁有序,各种各样的模具堆放整齐,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地摆满陈列架,屋内不时传来一阵阵“叮叮、叮叮”的金属敲击声,铿锵悦耳,仿佛置身于悠远的青铜时代。

  敖师傅热情地向我们介绍:“‘铅锡刻镂技艺’是我们祖辈数代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创新改进而成。古代制模多用泥模、蜡模,但楚系青铜器纹饰繁丽,泥模、蜡模等保证不了造型效果,刻镂力度更难把握。我们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把泥模改成铅锡模。铅锡软而柔,延展性好,造型方便又能适应于各种刻镂技法。”敖师傅拿出一块模具:“你看,这么细的花纹,如果用其他的材料刻制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敖师傅边说边示范:“一旦造型做好以后,我把螺丝一松,轻轻一拔,模具就提出来了,而且成形稳定。”

  “铅锡刻镂技艺”心法口诀

  “青铜器铸造技艺要求极高,我们有一套严格的祖制。”敖朝宗透露道,“铅锡刻镂技艺”的核心,就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心法口诀。做工时不仅心要静,还要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默念心法口诀:

  首先是制模,“制器先有模,无模难成器,成模有尺寸”、“成模上铅锡,刻镂驰其中”。制模有技巧,“圆刮方削成模道,动物成模先观形”、“分划分三四,六八方位出,宫格画纹饰,上下高低皆有度,反复比较能安心。”

  “万物有型,物象必实,实则可镂”,铅锡刻镂技艺重刀功,雕刻时要“肩背紧、手腕活,脚落地、手落桌”。

  下刀要谨记“挑刀指用劲,以免伤眼窝”。“用刀力必致,用针力上尖”,尽管花饰繁缛,但是有章可循,“单元相同刻一侧,花形相对刻一片,平起平走刻一排”,这样“每刀相连,前后相引”,方能“四平八稳,镂花凝重”。

  雕刻过程也是磨砺心智的过程,“恒定心力,眼手一致,宁停不急”,“紧而不急,慢而不松,心气平和”。刻错了也不必担忧,“如有错,宁可错不可乱”。

  铅锡刻镂的特点还在于,一旦刻错缺损,不必从头做起,施行局部修复即可,“审形若要改,改动应先思”。

  “铅锡刻镂技艺”中的心法口诀,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敖氏家族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世代相传,把无形的文化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实用技艺,并在传承中将新的体验与心法融会贯通,丰富了青铜文化的人文内涵。

  据谢志华介绍,所谓“铅锡刻镂技艺”就是利用铅锡的独特性能,用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入模成型等几十道工序手法,把平面的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原模。谢志华还分别介绍了“铅锡刻镂技艺”的特征与价值。

  “铅锡刻镂技艺”的重要价值

  一是历史价值,古代青铜器艺术称为“邦国大器”,具有浓厚民族特点,是国家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历史,凝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传承人复制的古代青铜器,印证了“铅锡刻镂技艺”的历史价值。

  二是工艺价值,“铅锡刻镂技艺”的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都是对制作者文化艺术修养的考验。每道工序都充满人工行为,充分体现了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将制作者的文化底蕴蓄藏其中,文化理念展现其表。

  三是经济价值,“铅锡刻镂技艺”提升了青铜器制作工艺水准,提高了青铜器艺术和经济价值,凡是用“铅锡刻镂技艺”复制的古代青铜器,是普通青铜器价值的几倍之多。

  四是学术价值,“铅锡刻镂技艺”为从事青铜器金属制模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和完整的传统工艺过程。为青铜艺术及铸造工艺的学术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徐红恩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