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首次发现侵华日军石碑(图)——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山西长治首次发现侵华日军石碑(图)

2010年09月13日 09:18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碑文记载了日军修筑潞安东线铁路至京汉铁路连接线的具体情况

  近日,长治市城区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在长治城西护城河东岸,发现一块日军入侵长治时修建铁路所立的石碑。碑文用日文所刻,记载了日军修铁路的情况以及为纪念修建铁路而死的日军。文物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长治市发现的首块日文石碑,对研究上党地区抗战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建筑垃圾旁发现残缺石碑

  9月10日,记者来到长治市城区文物旅游局。据该局文物科杨科长介绍,这块石碑是从长治西大街建筑垃圾旁发现的,当时就是块残碑。附近居民发现这块碑上有繁体字和不认识的符号,感觉像是日文,便向文物部门打电话报告。

  文物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测量,石碑高1.6米,宽0.8米,厚0.4米。由于当日雨较大,刻于青石上的字迹又属阴刻,因此只能依稀看到“高崎部队”等字迹。

  打电话的居民称,这块残缺石碑是30年前在长治一中附近发现的,因体积较大,石材较好,曾多次被用做居民盖房子的地基石。前几年,民房翻新,没有用处的石碑便被丢弃到路旁的建筑垃圾堆里。

  为解开日文残碑之谜,文物部门有关人员联系相关专家,对石碑进行考察,鉴别这块石碑的历史价值。

  鉴定现场发现残碑另一半

  发现残碑的第二天,专家到现场进行初步鉴定。有人说,附近一户居民家门口有块大青石,平时大家在上面打牌,背面好像也刻有同样的字。来到该户居民家,征得主人同意后,大伙儿一起将数百斤重的大青石翻了过来,发现青石的质地、材质和发现的残碑差不多。经核对,专家确定该青石就是日文石碑的另一半。

  经过对石碑的大致查看和对文字的粗略分析,并根据石碑上所标示的“昭和十五年”的字样,专家确定该石碑刻于1940年,为日军第二次入侵上党地区时所刻。

  为了解碑文的内容,专家将碑上的日文全部临摹了下来,经长治市外事办近一周的翻译,石碑内容被破译。该碑是昭和十五年入侵长治的日军高崎部队所立,碑文记叙了日军修筑潞安东线铁路至京汉铁路连接线(今邯郸)工程时的具体情况和修建铁路的所谓“重要意义”。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潞安东线”前身为1935年阎锡山在晋修建的白晋线,1940年至1945年期间一直被日军所掌控,并被称作日军的补给生命线,大肆掠夺抗日根据地物资。1940年前后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从碑文可看出,日军修建东线铁路是“囚笼战术”的一部分。

  专家表示,日军刻碑在长治还是首次发现。现在,它不仅是日本军队入侵长治的直接证据,也为长治抗战历史提供了佐证。

  当年火车司机讲述往事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现年87岁的赵富海老人,他是当年在该条铁路线上给日军开火车的司机。

  赵富海老人说,东潞线铁路起始祁县东观火车站,终点在长治西城墙外,即现在的长治面粉厂一带,向东穿过在西城墙上的铁路专用城门(由日军把守)到日军仓库(现令公巷粮食大库)。在现在的长治八中一带还设有机务段,用来维修机车、上煤加水。在八中的大操场上,日军修建的大水井建筑遗址至今犹存。东潞线全长187公里,设18个站点。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1939年,日军在晋冀鲁豫区域内,依托铁路向南扩张。在太行山区,日军抢修白晋铁路,并准备修筑临汾、邯郸路,对我军民实施“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分割包围的“囚笼战术”。1940年5月3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作战计划,提出此次战役的任务是“协同民众连续毁坏铁路,打断敌人修通白晋铁路的企图。”。5月5日至8日,一二九师主力、太行太岳部队和两万余民兵配合,在白晋铁路南北百余公里沿线上,分三段将白晋铁路破坏50余公里,毁坏大小桥梁50余座,炸毁火车一列,毙敌350余人,救出铁路工人1000余人。5月9日,朱德、彭德怀专门就此发出嘉奖令。

  期待两块残碑早日合二为一

  记者从城区文物旅游局了解到,为保证石碑不被损坏,在发现垃圾堆旁石碑的第三天,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与居民、社区协调后,将其运至该局文管所妥善保管。另一半残碑的归属,城区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正在和当地社区协调。

  长治城区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左红说,该石碑是长治市发现的首块日文石碑,对研究日军入侵上党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就石碑本身而言,并不具有太大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他希望有关社区和市民配合工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让石碑尽快合二为一。

  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王祥生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