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版
黄锦炎等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4年版
高长荣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黄锦炎等 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吴健恒 译
■ 对话林一安
我希望参与翻译《百年孤独》
新京报:百年孤独在国内版本众多请你谈谈过去这些版本情况?
林一安:1982年第六期《世界文学》率先发表该书六章。译者为黄锦炎、沈国正、陈泉,是从西班牙语直译的;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单行本,译者为黄锦炎、沈国正、陈泉等,从西班牙语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后经浙江文艺出版社再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1984年推出了高长荣译本,参照英语、俄语译,发行量很大。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过吴健恒译本,也是从西班牙语直译。
新京报:对各个版本的评价?
林一安:两个西班牙文忠实一些。参照俄语和英语译的有点走样。
新京报:怎么看待没有版权公约之前的各个版本?
林一安:那个时候没有加入版权公约,也不好说是盗版。
新京报:对于新版本你有什么看法,马尔克斯的授权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林一安:1985年去墨西哥的时候,曾经与加西亚的夫人通过电话。得知当时加西亚在国外,所以并没有见到面。很希望参与到《百年孤独》的翻译工作中来,如果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回忆录也在今后的引进考虑范围内的话,也愿意毛遂自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或中期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秘密来过中国。“他原来不大愿意在中国出版他的作品,我觉得他可能对中国没有经过他允许就出版他的作品有一点看法。我觉得他有点想当然,他会认为中国既然有13亿人,他不相信中国人跟他讲的真正的发行数字,怎么只有几万册,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起码有好几亿册吧?他们是拿版税的,例如一本书20元,作家可以拿两元,他的书有的时候印1000万册,就两千万了。我想,他会认为你们13亿人口,不说一半,说十分之一也是一亿以上了,应该给我两亿六千万元。”
■ 名家说法
读马尔克斯就像喝茅台酒
唐诺(台湾作家):当时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出来的时候,台湾几乎每一个重要的作家都有一篇直接的仿作,最快的一篇是张大春的《最后的先知》。当时大家要学习魔幻现实,要找寻那种最荒谬和最现代之间的碰撞。
陈众议(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百年孤独》是20世纪最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前不久英国非常权威的一个文学杂志刚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百年孤独》在20世纪作品中名列第一,对作家们、对20世纪文学影响是最大的。最重要的一点,当时是冷战,东西方打得如火如荼,这样的作品正好是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出现,两个阵营都能接受,这是客观上很好的条件。我最近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讲世界文学如何从高往低走,从大往小走,《百年孤独》是我研究的最后一站。从《荷马史诗》到《百年孤独》,他们的作品怎样在这个走向上树立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并不是顺应这个走向,而恰恰是背反,起一个背反的作用。人类精神一直是在往下走的,正好跟我们技术、物质的发展是相反的,而这些经典在不同时代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倾向,所以这些经典在有意无意地进行力所能及地抵制精神的下滑。
《百年孤独》非常明确地在最后一部分描写跨过资本主义时代,人各自为政,资本如何畅通无阻地在马贡多这个地方实现它最高的利润,还有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之后大自然对人类的破坏。《百年孤独》把人类的每一个阶段非常好地表现出来,世界末日的这样一种结果,类似于但丁的反思、古希腊悲剧的反思。人类不要高兴得太早,报复在后面呢。
苏童(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我特别推崇的作家,他的作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经典,读经典的感觉就像喝茅台酒,只要是真正的茅台酒,什么时候喝都会觉得好喝。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我没有办法预测如果重新出版的话是否会轰动,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
■ 《百年孤独》版本
■ 其他版本状况
《族长的没落》 山东文艺出版社
《霍乱时期的爱情》 云南人民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番石榴飘香》 三联书店
《迷宫中的将军》 发表于《世界文学》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发表于《外国文艺》
回忆录《沧桑历尽话人生》(部分) 发表于《万象》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周子阳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