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江郎山横空出世成为浙江首个世遗。家乡人高兴之余,西湖申遗格外被人惦记。
早在1999年,西湖就被列入我国世界遗产申报的预备清单,11年后,西湖仍在世遗的大门外徘徊。西湖申遗目前究竟走到了哪一步?西湖离世遗标准有多远?西湖申遗的难度在哪里?
今天,杭州市举行西湖申遗专题工作会议,透露西湖申遗已进入“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据介绍,在西湖申遗究竟申报什么的关键问题上,杭州集国家和省市专家之智,反复考量,几经周折。最后,还是确定西湖的核心价值非西湖老十景和14个文化史迹莫属,老十景是西湖的看家宝!为此,有关部门先后对西湖十景碑亭、14个文化史迹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对部分植物进行了适当调整,使西湖文化景观得到了有效的修复。
有关人士坦言,“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这是西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正因为西湖是一处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其申遗无先例可参照,难度很大。
为此,杭州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对其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并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能满足OUV(全球突出普世价值)6项要求中的1项即可,而西湖经过测评符合其中4项,分别是传播与影响价值、典范价值、人与环境互动价值和精神与文化价值,这无异为成功申报添加了重要砝码。
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胜券在握。“怎么让外国专家读懂西湖?这是西湖申遗成败的关键。”今天,数位杭州人文学者向记者表达这样的观点,“西湖不是奇山异水,要让其他文明形态国度中的专家们读懂西湖,就必须让他们先理解中国文化。不然,再优美的西湖,在外国专家眼里,只不过是一片生态环境保存完美的自然湖山。这就对申遗环节中文化价值的阐释技巧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要求。”
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陈同滨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带着一个外国遗产专家考察西湖,坐着电瓶车过苏堤,看着隔着湖面那远远的一层山,陈同滨沉浸在这一意境中,不由向老外专家感慨:“南宋时,中国就有‘无声诗,有声画’的说法。景色里装着诗意,画卷上会有声音,多活,多美!”然而,无论她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一经历让陈同滨很无奈,深深体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她认为,要针对东西方专家,编制不同的解说方案。记者 杨丽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