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春,为尽快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扩大机动地歼灭敌军,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由大别山转到了豫西解放区。此间,刘伯承司令员率中原野战军前线指挥机关进驻河南省方城县彰新寨。在这里,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不少战役和战斗。
1948年6月5日,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在当时所属方城县彰新寨召开了纵队领导干部会议,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中原军区领导同志出席。会上,刘伯承司令员从全国的战略形势出发,结合中原军区的任务,透彻地分析了敌情、我情,定下了发动“老(河口)襄(樊)战役”的决心。他强调:中原区的任务首先“是将战争引至蒋管区,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把这个区域变成向东、向南、向西进攻的基地”。接着,他向与会者进行了敌情分析和地势研究。他说:“敌分五个战略集团即卫立煌集团、李宗仁集团、张治中集团、顾祝同集团、白崇禧集团……五个集团是战略布局上的五个点,恰好我们也是五个集团来对付敌人的五个集团。”白崇禧集团在豫鄂皖防我渡江,是其战略守势的最后防线,此点突破,必得全盘瓦解。目前敌人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入川。而在中原区就有敌人的两怕。如在老河口、襄樊地区开辟战场,不仅可以切断敌华中白崇禧集团与西北张治中集团的联系,有力地配合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场的行动,同时可以进而占领汉水两岸地区,变汉水为我们的内河,为建立渡江入川的战略进攻基地奠定基础。最后,他分析了举行老襄战役的有利因素。指出:那里“有伏牛山、武当山之依托,有桐柏江汉的前进阵地,水寨较少,没有大山,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在敌方,因汉水、长江、大巴山之障碍,部队运动困难。”
彰新寨会议后,刘伯承急调中野一、二、三、四纵队和华野十纵队在平汉线阻敌北援,把中野六纵队留在唐河地区待命,使六纵队处在东可驰援平汉,南可奔袭老襄的机动位置。当我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白崇禧错误判断我军将东西会合向华中进军,下决心将其机动兵团向北集中,老河口、襄樊之敌已成孤立无援之势时,刘邓首长当机立断,发起老襄战役,一举攻克了老河口、从城、襄阳。歼敌2.1万多人,俘敌中央常委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以下1.7万多人。
老襄战役的胜利,严重威胁了敌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有效地牵制了华中白崇禧集团的兵力,为后来淮海战役时滞留其援兵做了准备。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开始前夕,刘伯承司令员留在豫西指挥中野二、六纵及桐柏、江汉军区部队,钳制武汉白崇禧集团,阻遏其东援淮海。当把敌张淦、黄维两兵团引进大洪山和桐柏山区,完成牵制华中之敌的任务后,刘伯承司令员在独树镇张庄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中原军区副政委邓子恢、参谋长李达、鄂豫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段君毅、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江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中野二纵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刚、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等参加了会议,刘伯承司令员着重分析了淮海地区的战役态势。他说:“蒋介石以重兵守徐州,其唯一的补给线是津浦路,很怕我们切断,所以,他要孙元良兵团到蒙城一带,要李延年、刘汝明两敌南下蚌埠,守备徐、蚌交通线。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截断徐、蚌间的铁路,造成会攻徐州的态势。”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宿县的位置继续说道:“宿县是敌的中枢,如果攻占宿县,会有极大收获。这样不仅在孙兵团可能北援时,便于我在运动中给予歼灭。邱兵团也可能被迫南顾,从而减轻华野的压力。”会议决定:以刘(伯承)、邓(子恢)、李(达)三人的名义向军委和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提出了攻占宿县的建议。
会后,刘伯承亲率随从参谋、警卫人员先期出发,赶往淮海前线。11月10日,抵达中野前方指挥所,同陈毅、邓小平互致问候后,刘伯承急切地问道:“军委对攻占宿县有什么意见回复?”陈毅回答说:军委的意见是八个字:“愈快愈好,至要至盼。”
11月15日,中野三纵和九纵一部一举攻占宿县,全歼守敌,从而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形成了关起门来打狗的战略形势,为大量歼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保证了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刘新旺 杨春雨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