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达诞辰120周年: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纪念李达诞辰120周年: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0年09月30日 15: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达的名字,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在一起的。从1919年起,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阐发与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年10月2日,是李达12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在这里对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留下的思想足迹,作一历史的追寻。

  提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论题

  李达在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动中,就已自觉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问题,思考如何使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1923年,他发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一文,指出马克思学说在中国,已由介绍的时期而进到实行的时期了,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中国社会,中国无产阶级应该为解决中国问题做怎样的准备,这些问题却尚未解决,因此必须认真地提出并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论题。

  对此,李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无产阶级处在这样的经济的政治的情形之下,中国共产党乘机起来组织无产阶级,企图社会革命,在理论上在事实上并不是没有确实的根据的。至于中国无产阶级对于目前的政治运动,究应怎样决定,这一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上并未为中国共产党筹画,若按照目前中国国情,参照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替波兰瑞士德国共产党设下的计画,也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在这里,李达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制定解决中国问题的计划,求得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当然需要从马克思那里获得指导和启示,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决不能离开中国国情来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即使是《共产党宣言》也不能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直接的计划和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解决中国问题的计划和答案。

  在文章中,李达还思考了一个颇有远见的问题:“假使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掌握政权,该采用什么政策?”他的回答是:“我觉得一个国家的政策,总要根据当时产业的状况和文化的程度来决定,有产阶级的国家是这样,无产阶级的国家也是这样。”如对于《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的十项措施,李达就认为,根据马克思所说,这些措施只有在最进步的各国才能采用,而且只有最进步的各国无产阶级执政时才能采用;而在落后的中国,情况就不相同,“假使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掌握政权,当然可以利用政治的权力把私的资本主义促进到国家资本主义去。那么,将来采用的政策当然可以根据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则来决定了”。

  李达的这些论述虽然都是初步的探索,但他明确提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论题,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反复思考,实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发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如何看待中国国情的特点?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来进行中国革命?这些是李达在提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论题后进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所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李达在一系列著作中对这些问题予以了集中而深入的阐发。

  1926年,李达的《现代社会学》一书问世,书中对“中国社会问题之特性”进行了专门探讨。他指出,近代中国种种社会问题,是伴随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而来,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中国社会问题,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社会问题虽亦同为资本主义之产物,然其发生之理由,乃因产业之不得发展,与工业先进国因产业发展过度而发生之社会问题大不相同,此其特性也。”在他看来,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产业的特殊性,是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

  1929年,李达写了《中国产业革命概观》一书,对中国产业革命问题进行了具体考察。他通过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指出中国自近代以来虽已开始产业革命,但中国产业革命与欧洲产业革命就其原因与内容来说颇不相同。大体上说,欧洲产业革命是自力的,是因自力的充实由国内而逐渐展开以及于世界;中国产业革命则是外力的,是因外力的压迫由世界而渗入国内。这就使得中国产业革命有其特殊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发展,而是半殖民地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下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社会的新生产力,不仅受到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的阻碍,而且受到国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制,这就使得中国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步履维艰。

  李达进而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中国革命,即是要打破这种经济的混乱和政治的混乱,求得中国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出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两大障碍,也是中国革命的两大对象。这也就是说,中国革命的发生,从经济根源上看,实际上是中国产业革命的结果,是在中国发展新的生产力的需要。他由此得出结论说:“要发展中国产业,必须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廓清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树立民众的政权,发展国家资本,解决土地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李达又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作了深入分析。他在1929年出版的《社会之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中国一面是半殖民地的民族,同时又是半封建的社会。所以为求中国的生存而实行的中国革命,一面要打倒帝国主义,一面要铲除封建遗物,前者是民族革命的性质,后者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其必然的归趋,必到达于社会革命,而与世界社会进化的潮流相汇合。”这就明确揭示了中国革命所包含的两重性质及其社会主义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对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来进行中国革命予以了具体说明。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