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海似乎并不孤独。47年里,何朝海只做了一件事,而放眼望去,像何朝海一样,被雷锋精神深深鼓舞、影响的人,又何止他一个人。
“雷锋精神中有着一种普适的人文情怀,就是对人类社会深厚的情感,放大的责任感和浓烈的求知欲。”在何朝海心中,“雷锋”已经不再是22岁士兵的名字,而成为一个凝炼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的符号,这种精神不会被时代消磨。
4月底的一天,何朝海收到一封广东来信,写信的是一个90后高中生:“有人说学雷锋是傻子,但我相信,社会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会继续傻下去,会传承雷锋的信念,无私地继续奉献下去,这不是傻,相反这是在坚守一个高尚的信念,是在实践自己的社会价值……”
“其实全国有很多雷锋展览馆,有人提出质疑,需要这么多物化的展览馆来传承一种精神吗?难道我们不能让精神就在精神层面来传承吗?”看着用不起电、用柴火烧水的何朝海,记者忍不住这样问。
“精神如果不用具象的物质来表现,又怎么传承呢?”何朝海反问。
9月的一天,一个朋友给何朝海打电话:“老何,现在电视、报纸上都在宣传一位‘雷锋传人’,他叫郭明义。”
何朝海憋了半天,冒出一句话:“谁说21世纪没有‘雷锋’?”
雷锋的名字在远去,但雷锋精神正在以不同方式、不同面貌在社会上存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那些千里驰援的志愿者,到偏远山区义务支教的老师们,为老人小孩让座的年轻人……这些让何朝海感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雷锋’。”
记者 郑莉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