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芳草》文学杂志刊发的两篇作品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著名作家、《芳草》主编刘醒龙对记者说:“这是中国文坛对两位作家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文学刊物的最好肯定。”他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办好杂志的第一关键,就是发现好作家,推出好作品。
曾任鲁迅文学奖评委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华中师大博导王先霈说,两位获奖作者不同于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芳草》能发掘这样高水准的作品,证明编辑有很“毒”的眼光。
由武汉市文联主办的《芳草》文学杂志,20世纪80年代就被誉为全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推出的王振武的《最后一篓春茶》、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苏叔阳的《生死之间》相继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上世纪90年代迄今,《芳草》作品转载率在全国地方文学刊物中遥遥领先,一直是全国文坛普遍关注的著名文学品牌期刊。2006年《芳草》改版,作家刘醒龙出任新改版的《芳草》文学杂志主编。
刘醒龙坚持“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办刊理念,着力推出文学新人。他将名家名作比作“老玉”,新人新作则是“不起眼的石头”。“办杂志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敢下决断,将别人眼中的石头,当成玉来珍惜。”此次获奖的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和短篇小说《放生羊》都是他在出去寻觅稿件时偶然发现,精心推出的。
之所以《芳草》能在此届鲁迅文学奖中荣获两个奖项,刘醒龙坦言,也许得益于刊物放眼全国,做国内乃至华语界一流杂志的理念。在杂志办刊之初,刘醒龙就提出,从严送审,尽量少发本地作家作品,要把眼光放广阔一些,把刊物做大做好,做出影响。几年做下来,感觉杂志得到全国文学界的认可后,才开始陆续刊发本地作家的作品,直至推出整期“大武汉地区小说提名展”。
针对当下的“文学边缘化和生存危机”之说,刘醒龙认为,所谓边缘化和生存危机只是相对上世纪80年代文学空前红火而言。“当代文坛,最大的不足是缺少宁为玉碎之心。而办文学期刊,就要有宁为玉碎之心。” (记者周璐)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