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通信技术很不发达,所以通讯员在朝鲜战场必不可少。南靖县山城镇抗美援朝老兵刘昌金,当年在战场上就是通讯员。他今年83周岁。自1947年报名加入抗日民主联军起,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小战役不计其数,1950年正式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6师入朝作战。昨天上午,刘昌金向导报记者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来回奔波传达命令的难忘岁月。
摸石头树干,辨东南西北
刘昌金担任的通讯员,主要负责上传下达的通信任务。他说,作为通讯员要求 “脑袋瓜好使,灵活机动”,要进行专门培训。比如,要练习方向感,一旦要求跑到哪个指定方位的山头去,就必须准确定位跑出最佳路线,不能迷路贻误战机。因此,他们学会了摸石头辨别方向,因为阳光日照和季风的缘故,东南方向石头触摸手感比较滑润,西北则比较粗糙。同理,树木的树干也是如此。
刘昌金说,通讯路途经常与敌人碰头,为此他们要学会了贴地辨声,一有动静,就要趴在地上,耳贴地面,迅速分清远处来敌人数、来敌距离等,并尽快做好埋伏隐蔽工作。还要懂得使用碰头暗号,比如臂肩要缠绑白毛巾,传递命令时先“呜——— 呜——— 呜”三声,还要使用每天不断更换的碰头口令。
送一个情报,救了一个排
入朝第三天,刘昌金就参加了云山战役,连续攻打7天7夜,最终取得血战胜利。云山战役后他调到团部,之后跟着部队突破临津江,打过38线,参加过全歼土耳其坦克旅的经典之战。在战斗中,通讯员的工作危险而艰巨,经常要顶着天上美军战斗机的轰炸送情报,有时甚至要从敌人的后方穿过,有的战友去执行任务就再也没回来了。有一次,刘昌金第一时间通知了一个排紧急回撤,他原以为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任务。任务完成后,他被师部追加授予三等战功勋章。这时他才知道,正是自己及时通知到位,挽救了一整排战士的性命。
被炮弹炸伤,不愿下火线
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的守备战中,刘昌金所在的师部遭遇飞机轰炸。当时,他在屋内来不及跑出来,只觉得眼前一黑,炸弹就在身边爆炸了。他手臂多处流血,自己赶紧抓起随身携带的急救包进行简单包扎,然后拼命跑出屋外,结果跑到半山腰,再次遭遇飞机轰炸,还被路边断裂的树木压住大腿,疼得几乎失去知觉。后来,他被送到野战医院进行抢救,发现手臂、腰上多处被弹片击穿,左手尾指被截除(后被定为7级伤残),又转到牡丹江市休息疗伤。刘昌金觉得“轻伤”不能下火线,强烈要求回到战场。当时部队里一位姓阮的首长亲自前来动员,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
(本网记者 郑瑞卿 通讯员 王清福 刘文福 林顺来 文/图)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