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对一家三代的“失败”似乎发自内心,然而纵观这样的“失败”,其实也就是中国社会曲折前行的历程。
11月2日,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灵堂里,“自然之友”创始人梁从诫的告别仪式简单而略显冷清。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梁从诫对一家三代的“失败”似乎发自内心,然而纵观这样的“失败”,其实也就是中国社会曲折前行的历程。从另一个角度看,梁家三代人的“失败”又与成功相伴而行,至少为未来中国人的成功开拓和创造了部分土壤。
梁从诫祖父梁启超的“失败”,是参与戊戌变法的失败,然后在1898年亡命日本。当然,还有人把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归结到其“失败”本身,即从号召人们用武力推翻清廷的统治,到后来提出开明专制主张。然而,梁启超由激进向温和的转变,并没有改变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即在中国追求民主的目标。梁启超的这种追求,至少与其他思想者一道,为中国人播下了改革图强的种子。
梁从诫之父梁思成的“失败”,是想把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在当时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北京保留下来。但是,梁思成的主张未能实现,并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不过,这样的失败,其实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是一种成功。更何况,仅仅是一部《中国建筑史》的传承,也是梁思成作为学者的成功。
梁从诫的“失败”可能是环保的“失败”,很多人视他为“不受欢迎的人”。他是一位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梁从诫所秉承的,是其父亲梁思成的理念,即100多年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发展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为什么不能事先防止呢?然而,梁从诫和其父的理念,却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
当然,梁从诫本人的许多做法,也常常不被人接受。例如,使用朋友淘汰下来的打印机、文件柜、保险箱,从垃圾堆里捡家具,用废纸制作名片,出行一直骑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自带餐具等……这一切与今天的大兴土木,铺张浪费,并且是强拆大拆是多么格格不入。
梁从诫的患病,也可能是其环保理念“失败”的一部分。梁从诫一直呼吁增宽北京自行车道,然而,这与发展汽车工业的理念并不一致,一些富起来的人,也不会赞同抑制汽车发展的政策。由于汽车越来越多,在骑车没有安全感的北京,2006年,七旬的梁从诫骑车遭遇车祸。这次伤害使得他出门越来越少,以至卧床不起。不便行动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重了他的病情。
今天梁从诫的环保行为,尽管表面上看,可能是一种“失败”,但是,梁从诫及其“自然之友”种下的环保理念,则应该会在未来获得巨大成功。只是,这需要时间,而且这样的成功不会只是属于梁家,而是属于所有中国人。
张田勘(学者)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