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承办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于11月7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来自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000余名代表出席此次以“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国际盛会。这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及文化价值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我们要认真办好此次国际盛会,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建设好广大民众满意的博物馆。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文化事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时代的到来,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文化遗产保护、国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有关规划,将进一步明确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战略构想,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引导博物馆主体行为方向,促进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贴近”要求,立足于博物馆社会职能日益强化的趋势,明确博物馆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文化教育机构属性,坚持“巩固、发展、创新、提高”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在优化体系、提升质量、强化服务上创新举措;以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契机,大力推进博物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提升博物馆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点目标是:
(一)优化博物馆体系,博物馆发展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重点推进和完成标志国家及地方文明形象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南京博物院新馆等省级以上博物馆工程建设和地市级博物馆建设,实现每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1个以上功能健全的博物馆。基本实现我国地市级以上博物馆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博物馆的现代化。
大力推进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工作,构建起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并带动我国博物馆整体发展的综合资源共享平台。支持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支持各省参照中央地方共建模式建设地方重点博物馆。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骨干网。
规范民办博物馆准入,建立健全民办博物馆扶持机制,通过实施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并发挥作用。实现一批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民办博物馆。
积极发展科技、艺术、自然、民族民俗、生态、工业遗产等类型的专题性博物馆,优化博物馆品类布局。实现每个民族拥有1个以上重点展示本民族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00个。
(二)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使博物馆文化走向世界
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将行业国有博物馆以及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纳入国家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十二五”末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2500个。未能完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要健全灵活多样的特定时段或特定人群免费开放制度。加强免费开放博物馆绩效考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宣传、教育、文物等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制度,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历史、艺术、自然、思想道德等课程和教学计划。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形式和手段,实施数字博物馆计划。推广实施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行动计划,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宣传、文物、旅游等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博物馆纳入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体系的措施,“十二五”末实现省级以上博物馆纳入国内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半数纳入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系统总结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建立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健全陈列展览项目的交流机制和平台,形成和发布原创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全国博物馆每年推出陈列展览1万个以上。“十二五”末达到年观众5亿人次以上。
深化博物馆国际文化交流,发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与境外知名博物馆的战略合作,通过互换展览等方式,实施中华文明展示工程,同时引进更多反映世界优秀文明的外国文物展览。“十二五”末实现每年赴境外展览120个,引进展览50个。
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龙头,联合社会资源,培育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的基地和示范项目,创造具有区域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意品牌,增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的竞争力。
(三)加强藏品保护及科学研究,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20世纪和当代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不断充实藏品体系。激励博物馆根据办馆宗旨和方向及时调整收藏策略,建立馆际藏品资源交流共享激励机制,提高藏品合理利用效率。创新博物馆与考古研究机构的协作机制,做好考古发掘品的收藏保护。
系统总结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馆藏文物清理、登记、建档、备案等基础工作,建立全国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分期发布馆藏珍贵文物目录。
以地市级以上博物馆为重点,全面实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建设,强化预防性保护理念,显著提升馆藏珍贵文物等重要藏品的保管条件。
依托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促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国家宝藏计划,使漆木器、丝织品、青铜器、古书画等门类文物和自然标本的受损状况得到大幅度遏制。
强化藏品、资料等研究资源的开放共享,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藏品保护、利用重大课题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博物馆的学术地位和知识传播影响力。“十二五”末实现超过半数省级以上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与普通高校基本相当。
(四)推进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制定发布《博物馆条例》,建立较为完备的博物馆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对国有、民办博物馆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强化博物馆事业发展法制保障。以加大国家投入为主,鼓励博物馆通过文化产品开发和积极吸收社会捐赠等途径,健全博物馆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为重点,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现代博物馆制度。
发挥省级以上博物馆的区域辐射作用,推进对中小型博物馆的连锁和代管,构建博物馆协作网。
明确博物馆属于知识密集型文化教育机构的属性和定位,建立博物馆从业资格制度,完善岗位、职位管理,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稳定高水平中青年队伍。
深化博物馆评估定级,建立博物馆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政府、行业和社会联合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实施优胜劣汰。严格评估标准,控制和稳定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和构成比例。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博物馆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关系。壮大博物馆之友、志愿者队伍,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加强博物馆行业协会建设,切实发挥协作、自律作用,全面提高博物馆职业道德水平。
单霁翔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