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以2.3亿元人民币拍出的天价乾隆瓷器槌声刚落,11月11日,英国又爆出了5.5亿元人民币拍出乾隆瓷的疯狂天价。自2005年乾隆瓷首次过亿以来,此次可谓是创了新的惊人天价。
天价,天价,又是一个天价!纪录不断被打破和刷新,而且这天价神话的创造者,据说都是中国人。有人欢呼,有人惊愕,有人沉思……这槌声的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或许有人会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又一个高潮期,那么为什么唯独乾隆朝官窑瓷器在市场上被炒到热得发烫呢?究其原因,恐怕与国人心中的“帝王情结”不无关系。
辛亥革命仅革掉了一个皇帝。在如何梳理和扬弃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遗产上,由于一个革命接着一个革命,国人还来不及细加思索,在一片混茫中颠簸着走至今天。在久历贫困的境遇中,一旦暴富,以何种心态“载物”,倒成了一个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王霸”之风的刮起,到90年代宫廷轶事的戏说,“帝王情结”由苏醒到践行,“过把皇帝瘾”的暗恋情绪渐趋明朗。
家中搜罗几件宫廷流散和帝王们曾用过的家具置放,上面最好摆几件帝王把玩过的字画(最好是皇上亲制字画),或者是象征帝王权力的玉玺,似成时尚。当然,宝座、龙袍也不应放弃。拥有这些物件,既可满足某种心理需求,又是一项投资的好营生,此种时尚缘何不追?
清朝去之不远,又在影视剧中长相邂逅,揣摩的结果:乾隆皇帝当为首选。“太平天子”“风流皇帝”,谁不钦羡啊!更何况,乾隆宫廷流散的物什多有迹可寻。于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后期开始,国内拍卖市场的清宫器物一路走俏,劲挺热炒,一发而不可收。
境外某些拍卖机构,似乎摸透了某些中国人的心态:你出手阔绰,我疯狂炒作;你势在必得,我肥饵下钩……就连被西方强盗抢走的圆明园中的建筑构件,也由数千美元炒至千万美元以上。最终,还要由中国人花重金埋单。可悲的是,国人在“爱国”之举的背后,却被外国人恶狠狠地宰了一刀。
当然,公平合法地从国际市场购回中国流散文物无可指摘,但对于那些背景不明、物非所值的东西,就值得推敲了。若一味追捧宫廷器物,不考量其真正的文物价值,或不顾某些文物的流失背景而盲目回购,难免会落入境外不法之徒设下的陷阱。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依法追讨流失文物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百年文物流失的历史,国人不会淡忘,其流失的原因更是铭刻在心。而今,国际上追讨流失文物的呼声迭起,埃及等一些国家审时度势,不断成功追讨,像我们这样一个流失文物至多的大国,也该是举国一致依法追讨的时候了。
杨士林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