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在宁开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范小青等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韩少功、李敬泽、笛安、南帆、苏童、叶兆言、黄蓓佳、毕飞宇、周桐淦、鲁敏等作家、批评家也一同出席。《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两年一届,是江苏省作协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本届论坛以“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理想”为议题,各位文坛重量级大家对当代文学,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当代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探讨与展望。
铁凝:作家要“放慢脚步回望从前”
铁凝主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对江苏文学的成就和江苏作协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她说,江苏人杰地灵,进入新时期,江苏的文化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云集的高等学府、发达的资讯传媒、开放的思维与视野,都使江苏成为全国文化版图上的重镇。对于此次论坛的议题,铁凝认为其深深植根于目前所处的社会语境和文化氛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总结十年中国文学,无疑会有许多生机勃勃的话题,有着广阔的探讨空间。就我个人而言,这一议题与其说是学术的,不如说是关乎文学关乎我们自身的。它提醒我们在埋首赶路的过程中停下来,回首来路眺望远方。对于一位写作者而言,他所面临的文学现实是,而且一直是,他的创造,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在这个新的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是,信息的洪流奔涌而至,人们比任何别的时候都更容易将智慧与知识,知识与信息混淆起来,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决人生的问题,用娱乐的方式来对待精神的问题。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也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彼此对立,又互相渗透,构成着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作为一个生活在今天的写作的人,我认为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回望心灵的能力,我们有必要再一次擦拭我们的文学理想。”范小青则致辞说:“就在论坛召开的前几天,我们正在筹划设立一个江苏历代作家作品馆,借此机会,将江苏自先秦两汉以来的文学状况梳理了一遍,真是令人十分振奋,单说现当代文学史上,周瘦鹃、刘半农、叶圣陶、俞平伯、钱钟书、钱仲联、朱自清、卞之琳、瞿秋白、戈宝权、陈白尘、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等等等等,许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事物早就烟消云散了,但是文学大师文学前辈的人品作品却如熠熠星光,永远闪耀在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精神空间。”
韩少功:用金钱来衡量作家不合逻辑
作为中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韩少功首先对于文坛现状进行了一番调侃:“现在中国的作家见面都不怎么聊文学,而是聊体育、聊电影、聊古董。”他认为当代小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一些所谓的作家财富榜,误导了很多读者,让很多人认为钱最多的作家就是最成功的作家,让文坛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拜金主义”。“照这样发展,那以后是不是可以搞个哲学家富豪榜、批评家富豪榜呢?谁钱多就是谁最成功?显然是不合逻辑的。”韩少功表示:“当代文学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去回应这个时代。以前作家写小说主要是来讲故事,可现在讲故事有很多载体,新闻在讲故事、电视剧、电影在讲故事,网络上也在讲故事,新媒体与影视网络的崛起冲击了传统的纸媒文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生存空间变小。”对于现在年轻一代的作家,韩少功也有过一些接触:“曾经有个高中生希望我看看他的作品,我同意后,他拿出U盘插进电脑,我一看吓坏了,7个长篇,第一篇写唐朝,第二篇写明朝,第三篇写火星人。他们的作品不像我们以前的文学作品,时代感那么强,可以描写事物描写的非常具象,他完全不受任何束缚。”这让韩少功开始思考,“过去文学审美观是不是画上了句号?这些到底是革新还是投机?如今是不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终点呢?我们是在坚守还是一种迂腐呢?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反思的。”
李敬泽:希望作家更有“主动精神”
就在一个月前,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倡导的“非虚构文学”行动者计划启动,一个多月过去了,来南京出席论坛的李敬泽告诉记者,“我临出发来宁前,接到的数字是已经有500多人揭了我们的英雄帖,尽管在设立之初我们限定的是12个项目。回去之后,我们还将进行审查。”李敬泽认为,作家和那些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应该离开电视机、离开报纸,离开那些第二手的东西,走向民间,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部。他说:“通过《人民文学》行动者计划,发现一批具有强大行动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写作者,发现一批身在特定生活现场的写作者,希望推出一批角度独特、理解深入、表达确切的书写当下中国人生活的优秀作品。”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专栏,刊发了一系列非虚构作品,引起广泛关注。小说家慕容雪村隐姓埋名在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写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在深圳长期打工的萧相风写出了《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被认为是近些年来罕见的对工厂和工人生活深入的第一手的表达。
笛安: 富豪榜令我不舒服
尽管她的父母是国内文坛著名的作家伉俪李锐和蒋韵,尽管她的老板是颇能引起话题的郭敬明,但她也依然是她自己,她是笛安。笛安原名李笛安,发表第一篇小说时,她就去掉了“李”字,以示独立创作,和李锐没有关系。“我平时从来不讲自己是作家,我只是一个写作的人。”笛安是标准的“文二代”,80后,曾经留学法国8年,她既在纯文学刊物《收获》上发表过作品《告别天堂》,又是郭敬明团队的签约作家,最关键的是她不属于任何作协。说起当年处女作能够发表在《收获》上,笛安非常淡然:“我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落选了,但是《收获》愿意用我的文章,就是这样。”之后,笛安就选择了去法国留学,这段经历也给她很大收获,“整个人都变了。不过我离开已经很久,现在也该回来了。”在今年的作家富豪榜上,笛安也有了一席之地,以240万版税排名第19位。对此笛安本人表示感觉有点不太舒服,“我觉得不太适合的地方就是,一个人怎么可以去擅自窥探别人的隐私呢?”郭敬明曾经称笛安是他团队中最好的作者,笛安也并不掩饰她和郭敬明的私交很好。“可能大家对他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老板。他经常跟我交流说,你的小说里有个细节我很喜欢,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因为有时候你用心的地方别人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郭敬明就可以。这跟他自己也写东西有关吧。”笛安自己也看郭敬明的作品,“不过他最新的《爵迹》我没有看,我跟他说了,我不爱看玄幻类的,但是他的《小时代》1、2我都看了,他要继续写3,我也会继续看。”至于外界评价郭敬明的读者偏低龄化,笛安也透露,“公司在筹划新的杂志,会面向高端一点的人群。文学文艺类的,会邀请好的青年作者写出更优秀的作品。”至于和《独唱团》有什么不一样,笛安说:“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社会作出观察。”童立 尤晓源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