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潜伏》、《黎明之前》等谍战剧的热播,国共两党在隐蔽战线的斗争,因其神秘性和令人紧张、充满悬疑的情节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着实为各大电视台赚足了收视率。但是,国共两党真实的隐蔽斗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1月24日晚,《文史参考》杂志社系列讲座“文史大讲堂”走进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倾情演讲,向在座400多名听众揭开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争夺政治斗争中秘密战线里的真相。
徐焰教授认为“谍战”一词系商业炒作,中共地下工作的主要任务并非搞情报。“间谍”一词带有贬义,用“间谍”这个说法是不合乎中国共产党当年隐蔽工作用语的,当年苏联将派出的情报人员称为“苏联侦查员”或“红军侦查员”,中国共产党人对从事隐蔽斗争的人一般称为“地下工作者”,对于隐蔽战线的斗争也称为秘密战或秘密工作。当年党的地下工作的最重要目标,是在政治上争取敌战区的人心,地下工作者多数在搞工运、农运、学运和秘密的统战,发动和组织群众拥护共产党,而不是搜集情报。
影视作品中,往往充斥着收买、色诱甚至暗杀等行为,徐焰教授指出,这都是违反地下工作原则的。从特科建立起,周恩来等领导就规定,不许用金钱收买、美色引诱和手枪恫吓来获取情报和发展关系。其重要原因也在于上述手段是一柄双刃剑,若以此对敌也会腐蚀自身。中共从事隐蔽战线斗争时,也从来不许搞暗杀一类的恐怖袭击。因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革命斗争的目标是推翻整个反动统治而不是消灭个人,暗杀敌方头目不仅不能达到斗争的目标,反而会引起社会反感并影响斗争方向。中共中央特科虽然消灭过少量叛徒,却只限于向敌出卖机密并马上会招致组织破坏的特例。但是,蒋介石确实使用特务队公开反对者搞暗杀,这种以国家政权采取的恐怖主义,也是遭到举国痛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影视作品中秘密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俊男靓女,甚至还过着豪奢的生活,徐焰教授指出,这更是对历史的歪曲。世界上的隐蔽斗争有一个共同的活动原则,便是要求“普通化”而力戒“特殊化”。西方情报界有句名言:“不像间谍的人是最好的间谍”。周恩来总理早在1928年为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规定最早的工作准则,便是“尽量职业化、社会化”。地下工作人员的着装和日常行动都要求同社会上普通群众一样,选择高档娱乐场所街头更是大忌,因为那里是敌方上层官员和警特经常出入之地。在当年的隐蔽战线斗争中,中共地下组织不仅把反对奢侈当做防止自身成员腐化的重要一环,同时处于经费所限和避免暴露,一般也不允许成员过豪华生活。隐蔽工作的纪律还要求外出人员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坐在漂亮女人身边,这样容易引来关注甚至是盘查。按照通俗的解释,混在人群中就找不到,见过面后就没印象的人,才是地下工作者的最好人选。
从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在大陆胜利,中共隐蔽战线也经历了开创基业发展力量到最后取得卓越成就,历史证明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同样易于得情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完全遵从于每个历史细节,真实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出大戏,揭开影视作品中艺术加工的面纱,感受历史真实的对决。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秘密战线的较量同样是人心的较量,国共双方隐蔽战的胜负所向,正基于此。
主讲人徐焰系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秘书长。在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领域影响甚广。其作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录》为战后在日本出版过的唯一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张的学术专著,《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获全军科研一等奖。
“文史大讲堂”是人民日报社《文史参考》杂志社倾力打造的系列讲座活动,目的是要架起学者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10月27日在北京大学成功启动反响热烈。今后每月在高校或图书馆开讲一次,邀请国内顶尖专家为青年学生及文史爱好者解读历史背后的秘闻真相,体味历史人物的悲欢成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