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剧照。吴平摄
11月28日,由赖声川、王伟忠联手打造的话剧《宝岛一村》在北京落下帷幕,为期20天的大陆巡回演出随之结束。虽然是今年第二度赴大陆演出了,但这部长达3个半小时的话剧,依然在成都、南京、上海和北京等地引起巨大轰动,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它如此备受追捧呢?
创意
将消逝的眷村记忆
《宝岛一村》以台湾独有的眷村文化为背景。1949年国民党携大量军民迁台,为安顿这些军眷子弟,台湾当局修建房舍,形成了800余个眷村。随着台湾社会不断进步,眷村陆续拆迁,保留这段历史记忆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宝岛一村》便脱胎于此。用主创王伟忠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不说很可能就会随即消失的故事。”
台湾知名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就出生在嘉义的空军眷村。他有着浓厚的眷村情节,剧本的很多素材,都源于他自己的生活。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正是他不断劝说台湾知名话剧导演赖声川,才使这部话剧得以问世。
“这部戏是2008年创作的,快要演出时遇上了金融海啸,是一个最坏的时候。没有人看好《宝岛一村》,更没有人想到在大陆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赖声川说。
火爆
亲情与历史的共鸣
看过此剧的林青霞曾经这样评价:“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哭得抽泣……把我弄得像个傻子。”《宝岛一村》此次公演也是场场爆满,不少观众在泪与笑当中不断辗转,谢幕时,掌声经久不停。
“有人说眷村就是大陆的部队大院,可能有点像,但有一样东西是大陆没有的,就是一群回不了家的人,浓厚的思乡情怀,观众能感受到。”赖声川如是说。
主演之一的冯翊纲则认为,“这帮台湾人的故事讲述的是一种血缘联系,是一个有认同感的故事。”
话剧饱含的情感因素,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在台北上演的时候,一位80多岁的观众到后台抱着赖声川痛哭:“你说出了我们这一整代人的故事。”
这一点在成都女作家洁尘那里同样得到印证:“很多人在含着泪的时候,不仅仅是被个人的命运而感动,而且是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这六十年的苦难而感动。应该说这个情感是大家共通的,台湾的同胞也好,内地的同胞也好,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是荡漾着同一种情感。”
而在网络微博上,《宝岛一村》也成了热门话题,很多看过此剧的“粉丝”纷纷表达感动之情,直言《宝岛一村》让自己了解了一段此前并不熟知的历史。
心得
艺术不能永远靠票房
《宝岛一村》已经用“票房”表明了它的价值。但最初,在寻求资金支持时,主创团队却是四处碰壁,很多台湾企业家一看这部戏,都选择回避,最终还是依靠新加坡的一家机构支持才得以成行。
这段经历曾令主创人员们唏嘘不已,面对艺术和市场的矛盾抉择,赖声川觉得戏剧是否能够成功无法预料,“戏跟着人性、跟着情趣走,多少好戏,免费都没有人愿意看;多少戏你觉得很不怎么样,结果票房大红。去预测市场,还不如问自己想要看什么。”
“我的目标不是赚钱,是为了让剧团维持下去,继续做像《宝岛一村》这样的作品。可以不断地搞创作,不断地有观众,这是挺难的事儿。真正的艺术不能永远靠票房,也需要国家和企业的支持。”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