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李之仪与苏轼之交:朝夕唱酬 批讼理案(2)

2010年12月15日 18:38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之仪书《汴堤帖》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端叔之徒 盖不过三

  好景不长,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四月,苏轼一月之内接到三通贬谪之令,最后贬之岭南惠州。苏轼深知厄运当头,后会无期,遂将所藏书画分送诸友,又作《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诗中有忠告,有慰勉,更有殷殷惜别之情。

  自此苏、李二人分手,天各一方。八千里路云和月,万里关山阴与晴。距离不但未冲淡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相反二者之友情更笃。之后,李之仪就任原州通判,但他对苏轼这位亦师亦友的至交非常想念,常常作诗赋词,以解心中之苦闷。此后,李之仪本人虽受苏轼和党祸牵连,获罪陷狱,屡受磨难,但丝毫没有减弱他对苏轼的敬重和牵挂,作《读东坡诗》、《跋东坡大庾岭所寄诗》、《和东坡赠岭上老人》等。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再贬海南儋州。世态炎凉,当年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苏家大院”,此时已是门可罗雀。但李之仪却昂然不避,我行我素。二人飞鸿传书,期盼重逢的时刻早日到来。苏轼《答李端叔十首》及数件信函,盛赞李之仪的超群才华、光明磊落的品行,叮嘱李之仪注意饮食起居,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卷二十《书杨子讲所藏李端叔帖》言:“东坡先生既谪儋耳,平日门下客皆讳而自匿,惟恐人知之。如端叔之徒,始终不负公者,盖不过三数人。”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一月,哲宗崩,徽宗立。苏轼再次遇赦,由海南北归。近一年的艰辛辗转,建中靖国一年(公元1101年)七月,苏轼归途猝死常州。噩耗传来,李之仪悲伤万分,痛不欲生,甚至感觉活着太无意义,“十计日来,方有生意。”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五月,苏轼灵柩运至颖昌,李之仪号啕涕零,继而含泪挥写挽诗。他对苏轼的评价极高,认为苏轼必定名彪青史、万古流芳。

  两年后,李之仪遭诬陷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官场失意,子死妻丧,生活困苦,使他常常追思过去,更加怀念苏轼。“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这首诗道出了李之仪对苏轼非同一般的情谊和思念。

  数年后,李之仪遇赦复官,除职唐州,授“ 朝议大夫” 。 但他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 饱尝了官场黑暗和人间疾苦的李之仪,空怀报效朝廷和济世救民之志,将自己的余生全部消磨在诗文词赋上。当年苏轼谪黄州时,自号“ 东坡居士” ,李之仪也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称鹅溪)为缘,自名“姑溪居士”。在这里,他写下了许许多多佳作。正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极度孤寂和痛苦的境遇中,吟出了千古绝唱《声声慢》一样,李子仪以《卜算子·相思》这首词成就了千古词人。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