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鲁班打井有规矩:一步留一个蹬脚穴

2010年12月16日 15:0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蒋杭鲁班井现状(苗勇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亲娘亲,好狠心,把俺嫁到深井村;砍荆柴,剜葛根,瓦罐子打水九丈深……”

  这首流传久远的滕州民谣,今日已几近淡出人们的记忆,“九丈深”的深井,你还在吗?

  王中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圣祖”鲁班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据说,第一个在地下掘出水来的人是舜帝;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圣祖”鲁班。而今,位于趵突泉边的舜井,已作为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供人膜拜,根植在鲁南山区的鲁班井,仍以甘洌的清流滋润着万千苍生。也许人们对“尧天舜日”的渴求甚过一切吧,至今传诵舜井的人多,留心鲁班井的人少。

  远水不解近渴。人类对水的需求自古都是靠江“喝”江、靠湖“喝”湖的,不靠江不靠湖的就只好“穿地取水”。初期的水井很不讲究,口大底小,不方不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临渴掘井”的应急水坑。是鲁班发明创造了打井的技法,人们才掌握了“下盘定位,编笆为筒”防治井体坍塌、泥沙俱下的本领;才出现了井壁以石砌垒的石井,以砖砌垒的砖井,以陶环套接的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灰井,以木材构架的木井;才懂得了建井台防污水流入,筑井亭、井阁防杂物落内的一整套“造井宝典”。

  传说拉水的滑轮也是鲁班发明的。当年鲁班看见乡亲们一头挑着瓦罐,一头挑着一团井绳走上井台,低头弯腰在几丈深的井里,一抽一抽地半天提不上一罐子水来时,他觉得乡亲们太辛苦了,于是千思万想又想出了拉水的滑轮,滑轮“转”成了辘轳,辘轳又“转”成了风车,风车又“转”成了水车,就这样转呀转呀,转过去了两千多个春秋。

  在滕州寻觅“公输子之巧”的古井

  “改邑不改井”(《易·井》)。江山易主,府县更名,井是不会动的。而今在滕州,城内的“三山夹一井”已不复存在,但方圆百里之内的蒋杭村、九老庄、欧峪村和凫山脚下的东深井、西深井、南深井三个村,仍能看到“公输子之巧”的古井。其中蒋杭井的品相、风格应为鲁班井,其他几眼虽不一定是鲁班执斧亲为,也是其嫡传弟子所建。

  蒋杭鲁班井,位于隶属滕州市羊庄镇蒋杭村的村北,距市区十八公里。井深十一米,直径一米五,原井台高近半米,今已淤为平地。立于井台正中、井口正上是高约两米的“开”字形榫卯咬合的石质井架,一头一根长方形立柱,一上一下两根扁平横梁。横梁中间上下对应处分别凿有四个安装绞具的浅孔,横梁下的“人”字斜柱跨在井口正中。估计井架的设计者有两条初衷:一是作为提水机械的支架;二是担负加盖井亭的支撑。可惜当初嵌入两条横梁中间,举世罕见的石质滑轮已不知去向,风剥雨蚀的井柱上,斑驳可见的仅有“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重修”的字样。

  蒋杭鲁班井的“年轮”,谁看了谁都要大吃一惊。上层井口石一圈,挨挨排排,豁豁牙牙,三十八道沟,浅者半寸,深者寸许,犹如饱经风霜牙脱齿摇的耄耋之人,张开大口朝天诉说着咀嚼过的年华。第二层井口石槽沟的深浅密度,甚于上层,只因口径大于上层,故退后一圈,观者如不探身井口,则窥不清全貌。总之,就其上下两层井唇的磨损程度,叠加起来,没有两千多年的“高龄”,形不成如此老态龙钟的“牙口”。

  鲁班给徒弟们立下两条打井的规矩

  “点穴掘井”讲究“风水”,可是鲁班只重“水脉”,不看“风脉”。传说,当初蒋杭打井时,正逢河干泉竭、连年无雨的大旱之际。村民请来的风水先生围着村子前后左右跺了几脚,摇摇头走了。日落时分鲁班来了,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碗来,碗底朝上,倒扣地下,第二天日出之时,鲁班翻碗一看,虽不见水珠,但有一股雾气随风飘去,鲁班心里有了底。正待转身,猛见光秃秃的地面上,有一根针尖似的葛草芽子萌出地面,鲁班一喜,当即锁位定桩,遂井成泉旺。所以此井曾有“葛井”一说,再加上后来他在现在的洪绪镇汉宫村一带,连点了七眼井位,结果掉进第一眼井的鸭子,从第七眼井里找到,人们才明白了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井河暗通,所以才有了“鲁班的眼———离地看三尺”的传奇。

  “古制八家为井。”虽然不是说,八家要打一口井,但能以“井”作编制单位,足见人和井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甚至人被迫“离乡”的时候,后面还不忘加上“背井”二字。人在生活中对井的无限信赖,使鲁班在打井时面对黑黑的井口,产生了极大的敬畏,特别是大舜幼年丧母,后母与弟弟哄骗他下去淘井,然后落井下石欲置大舜于死地的故事,常令鲁班不寒而栗。于是他给他的弟子们立下了两条打井的清规:一是砌垒井壁,必须一步留一个“蹬脚穴”,以备落井人攀扶逃生;二是井底预留“猫儿洞”,以防歹徒落井下石,伤人毙命。另外,鲁班又嘱咐弟子,井成之后井台四周栽种枸杞葛根等药材,使其根扎黄泉,保养水性,使人祛病养生,长命百岁。

  日月经天,沧海桑田。“瓦罐子打水九丈深”的“瓦罐子”,今天几乎见不到了,但九丈深的深井有的还像欧峪村的一样,一个井筒里挤满了十三个潜水泵,十三根胶皮管子直接通到了十三户村民的锅台上,还听说会打井的班门传人,在北京石景山的山区,钻出了2008.88米深的饮水井。

  “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井是最讲仁义的君子,为满足生命的渴求,而无穷无尽地流淌着“德行天下,惠及万民”的清波。“吃水不忘打井人”,会吃水的人都会这样说。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