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文化新闻

垃圾堆里抢救的旧书:一套毛选价值二十几万元

2010年12月22日 16:1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北京孔网淘宝一条街上,书友们正乐此不疲地在旧书堆中“淘宝”。

  本报记者 任姗姗摄

  10个系列,45个展柜,近千件展品,囊括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大师的亲笔信,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的历史档案等名人墨宝。这些珍品日前现身于北京地坛书市名为“废品堆中的国宝”的公益展览。

  有意思的是,展览的组织者是一家名为“孔夫子”的旧书交易网站和一批由网站聚集起来的书友。

  旧书缘 传奇事

  “再不能让它们化成纸浆”

  “这些都是从垃圾堆里抢救出来的,但价值不菲:这套毛选价值二十几万元,这封王国维的亲笔信也值几万块。”孔夫子旧书网员工韩悦思,在书市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和同事从北京城的东西南北赶来,在露天场地一站一整天。“累归累,可不能辜负了书友们的信任。”在韩悦思看来,每件宝贝都有着神奇的来历,淘这些宝贝的书友则更为传奇。

  杜国立,人称“杜老板”。他生在河北农村,16岁来北京,在工地上拌水泥、扛大包,最终,是废品收购站里一捆捆的旧书,成为他扎根北京的出路。1992年的一天,杜国立花50元从旧货市场拉来60多公斤线装书,在北京广安门火车站外摆摊,无人问津。经人指点转移到潘家园后,这批书竟以4000元的价格卖出。此后10多年,杜国立一头扎进古旧书业,“再不能叫这些宝贝化了纸浆”。于是,初中学历的他,恶补起版本学、目录学、古籍字画以及文化名人等专业知识,现在不仅在潘家园拥有书摊,在大学门口经营古旧书店,而且将家乡十几个亲戚先后带入行,成为古旧书业公认的行家。

  与旧书业结缘10年的“北漂”胡同,走的是另一条路。美术专业出身的他,1997年来到中央美院进修。因为太喜欢书,竟放下画笔开起了书店。2002年开始,胡同历经了天涯论坛的“闲闲书话”、“天涯旧书交易所”、“天涯书局”,为孔夫子旧书网的改版出了不少力,2004年开起了自己的网络旧书店“布衣书局”。他撰写了意蕴隽永的网站宗旨:布衣暖,菜根香,淘书滋味长。心愿是将“布衣书局”办成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旧书店那样的城市文化地标,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它时会说,看,那是布衣书局,淘旧书的好地方。

  许多“北漂”、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人员构成了民间旧书行业的主要力量。他们,让那些散落在寻常人家、被人遗忘在角落的旧书,显露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公益起家 传承文化

  “旧书业也是一种文化守望”

  熟悉旧书的人都知道,全国旧书业的资源至少一半集中在北京。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是民间旧书业的摇篮。凌晨三四时,买卖双方在这里打着手电筒查看货品、进行交易,黑暗中灯光点点,俗称“鬼市”。不过,现在说起“淘”书,“旧书”迷们还会告诉你另外一个地方——孔夫子旧书网。

  不到40名员工打理的网站,注册会员120多万名,各种旧书、信札、文献资料2400多万种,2009年全年交易总量3.5亿元,面向“旧书”迷这一小众群体的孔夫子旧书网,经过8年努力,不仅吸引了全国众多“旧书”迷加入,而且推动了网络旧书产业的形成。如今,杜国立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发布旧书20余万册,网络书店的交易额已占自己全部交易的2/3;胡同有八成的交易额在网络书店实现,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打理网络书店……网络打破了过去旧书业地域性强、易形成垄断的局限,书讯更加公开,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淘”到好书。

  网站创立者孙雨田出身计算机专业,也是一名“北漂”。孔夫子网创立最初半年,“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几乎没人访问过。”孙雨田四处找帮手,意外结识了胡同,二人一拍即合。不过,直到2006年11月,孔网才有了正式员工,2009年以前,全部员工仅有十几人。这些员工大都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比如韩悦思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海归”计算机人才。

  最初几年,网站完全是公益性质,运行基本靠热爱旧书的网友来支持,尽管他们素未谋面,甚至只知道彼此的网名,但只要网站出了问题,一个电话或是一个帖子,很快就有人站出来帮助解决。孙雨田为了解决网站的资金,曾回老家办过公司,几乎把全部家当都投了进去。

  经历了艰难的起步,书友们的热情真诚让孙雨田对旧书业有了特别的理解:“旧书有一种奇特的情感维系功能,让人与人之间走得更近。对旧书有感情的人,对人也不会冷漠。”孔网“淘书斋”主人、四川藏书家蒋德森,从事旧书行业30多年,年近七旬还常常往来各地。汶川地震之后,老蒋和网站书友、员工募集2万多元捐给灾区。作家黄裳捐献一批著作,网站将义拍所得16000余元捐给中国红十字会,用于帮助灾区失学儿童。今年南方10省水灾,网站又募款近7万元……

  更重要的是,网络旧书业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责任。不论是买书、卖书还是藏书,他们都用点滴行动,努力保护着前人遗留的文化宝藏。这群人里面既有杜老板、胡同这样的生意人,也有韩悦思这样的“80后”。在孙雨田看来,“真正的读书人不会拒绝旧书。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是真正坐下来读书的人。旧书业背后也是一种文化的守望。” 本报记者 任姗姗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