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参与设在南堂的历局工作为清朝编制皇历,他还是第一个将望远镜传入中国的人
汤若望,1592年5月1日出生于德国科隆的贵族家庭,如今在科隆市中心还有一座汤若望家族的五层小楼,楼前有汤若望身穿清朝官服的雕像,纪念铜牌上写道:“1644年,他被委任为北京天文台的负责人,在中国很有声望。他还是顺治皇帝的朋友和顾问。他于1666年在北京去世,中国人至今还在纪念他。”
1608年,16岁的汤若望去意大利罗马读书,1611年加入教会进入罗马学院学习,1620年到达澳门,1623年来到北京南堂,结识了明朝官员徐光启,1627年奉派去陕西传教。汤若望是第一个将望远镜传入中国的人,他擅长制造和使用天文望远镜,他在西安撰写的第一部中文著作就是《远镜说》。
当时,明朝使用的历法《大统历》还是沿袭元朝郭守敬制订的《授时历》,已有300余年未曾修正,误差很大,预测的日食时间也多次失误。崇祯二年(1629年),已经升任礼部左侍郎的徐光启建议重修历法,得到崇祯皇帝批准。徐光启奉旨监修历法,他在宣武门内南堂西侧的首善书院旧址开设历局,以便就近聘请精通天文历法的传教士们协助工作。现在的南堂,前方那座经常关闭的洋式大门才是教堂的正门,而西侧那座日常出入的三开间官府式大门,就是昔日历局的遗迹。
崇祯三年(1630年),徐光启将汤若望请到北京,参加历局修历工作,后来朝廷每月发给汤若望12两银子作为俸禄。汤若望为历局安装了三架天文望远镜,于崇祯四年(1631年)在中国首次使用望远镜观测了日食和月食。在崇祯七年(1634年),汤若望还将天文望远镜安装到了皇宫,让崇祯皇帝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日食。汤若望还设计制造了多种天文仪器用于观测天象,北京雍和宫现存三件天文仪器,据专家考证就是当年由汤若望制造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汤若望还奉旨为明朝军队设计铸造了许多威力强大的大炮。
经过多年辛劳,共有137卷的天文历法理论巨著《崇祯历书》终于编纂完成,但是,依据西洋先进理论制订的新版皇历尚未及投入使用,明朝已经覆灭。
清朝顺治元年五月初二(1644年6月6日),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领北京。五月十一,多尔衮下令实行满汉分居,强迫北京内城所有居民迁往外城或者城外,腾出内城房屋无偿分给八旗军人和家属居住,位于宣武门内的南堂也在搬迁之列。汤若望上书清朝官府,说明南堂正在为新近编纂完成的历书雕刻印刷木版,已经雕刻好的木版和天文历法参考书籍堆积如山,还有很多天文仪器一旦损坏难以修复,请求免于搬迁。次日,汤若望得到了摄政王多尔衮保护南堂的命令:“恩准西士汤若望等安居天主堂,各旗兵弁等人,毋许阑入滋扰。”
古时每逢改朝换代,必然更换新的历书。多尔衮正要将国都由沈阳迁来北京,他正好急需一部新的历书。顺治元年七月初二(1644年8月3日),多尔衮宣布采用汤若望制订的新版历书为清朝的皇历,命名为《时宪历》,自顺治二年开始实行,并且亲自在皇历封面上批注“依西洋新法”字样,以示其先进性。九月十九,顺治皇帝抵达北京,十一月廿五,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的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此后直至道光六年(1826年),清朝钦天监的长官一直由西洋人担任,编制历书的场所也一直是在宣武门南堂西侧的历局。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南堂被烧毁,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之后,使用庚子赔款重建南堂时,将历局基址圈入了南堂。
顺治十年三月初二(1653年3月30日),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称号,发给双份俸禄,此后又提升汤若望为正三品通政使官职,加正一品官衔。顺治皇帝经常到南堂看望汤若望,甚至顺治皇帝20岁生日的寿宴都是在南堂举办的。但是,顺治皇帝死后,辅政大臣鳌拜掌权期间,汤若望遭到保守派诬告入狱,于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含冤去世,终年74岁。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清除鳌拜之后,汤若望获得昭雪,被安葬于滕公栅栏利玛窦墓地的西侧。
■南怀仁设计制造了六座大型青铜天文仪器,至今还安放在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上
南怀仁,1623年10月9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近的彼滕镇,1640年在鲁汶大学学习,1641年加入教会,1658年到达澳门,奉派去西安传教。至今,在比利时的鲁汶大学,还保留着南怀仁当年住过的宿舍,在彼滕镇的一座教堂前方,还有南怀仁身穿清朝官服的铜像。
顺治十七年(1660年),南怀仁来到北京南堂担任汤若望的工作副手。康熙皇帝清除鳌拜之后,南怀仁被任命为钦天监的监副,负责编制皇历和天文观测。康熙十年(1671年),正在施工中的东陵,需要将一些重达10万斤的巨石,从北京西郊房山县的大石窝运往遵化县,途中必须经过永定河卢沟桥。每一块巨石装在16个轮子的大车上边,使用300匹马拉车,但是卢沟桥的桥面无法容纳这么多马,而且一旦马匹惊群还会造成灾难。南怀仁在卢沟桥安装了许多巨大的绞盘和滑轮组,不用马匹,就将巨石牵引通过了桥面。
编制皇历,预测日食和月食,需要经常观测天象。南怀仁认为,准确观测天象,需要拥有精密的天文仪器。南怀仁设计制造了六座大型青铜天文仪器,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安放在北京观象台上。这些仪器造型华丽精美,遍体装饰着云龙纹饰。这六座仪器连同清朝后来制造的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至今仍安放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上。1988年南怀仁去世30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将南怀仁当年制造的天体仪的复制品,赠送给了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仁基金会。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了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命令南怀仁铸造大炮。当时清军报告南方战场山路崎岖,大炮笨重难于搬运,急需轻型炮。南怀仁设计出一种铁管木壳外加铜箍威力很大的轻型炮,在卢沟桥西边的靶场试射成功。南怀仁又设计了多种规格的大炮,在平定三藩之乱和保卫北方边疆的“雅克萨之战”中屡建奇功,南怀仁也因造炮功劳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官职。曾经陈列在故宫午门广场的一门重达3500公斤的“武成永固大将军”巨炮,也是当年由南怀仁设计的。这种大炮在清朝总共铸造了61门,如今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里保存有两门,在国内仅存一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六(1688年1月28日),65岁的南怀仁在宣武门南堂去世,安葬于滕公栅栏利玛窦墓地的西南侧。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