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燕赵晚报:官场小说“走红”是喜还是忧?

2011年01月04日 11:19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和法堡

  2010年,随着官场文学《侯卫东官场笔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书的纷纷热销,一个特殊的写作群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官场文学的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他们的正职是各政府部门的官员。官员出书热,成为2010年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1月3日《华西都市报》)

  在文学仍在低谷徘徊、连许多著名作家都感叹卖书难的当下,官员们的官场小说却异军突起,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不能不说给低落的图书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不过,有一个悬念一直在脑海里翻腾——在过去,官场小说大多由专业作家撰写,而现在,这个“美差”为何竟被官员们抢了呢?难道官员们的文学修养、创作手法等方面超过专业作家?为什么许多专业作家写的所谓高品位的大作却红不起来?这不能不让当代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我以为,官场小说之所以“走红”,除了官员们的特殊身份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通过阅读官场小说,读者可以领悟到暗藏其中的许多官场“潜规则”——这是其它途径无法得到的一种“常识”,也再一次印证了“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真谛。

  由此可见,官场小说越是“走红”,越是说明民众对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充满期待,渴望政府能满足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看好的不是官场小说的文学价值如何,而是官场小说的社会实用价值。也就是说,在充塞着“为官的感悟”的官场小说面前,尴尬的不仅是文学,还有政府的信息公开原则。

  所以,作为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理念的政府官员,应回过头来,透过官场小说“走红”这一不寻常的现象,认真反思一下政府工作中的某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信息公开原则的落实情况,并不断加以改进。如果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官场中的一切“内幕”不再“神秘”,谁还会对官场小说产生“好奇之心”呢?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