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不足尴尬多
东后院的宝库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岭南历史,可惜未能向世人展示。“我们的馆藏从古建筑搬到现在的东后院,藏库环境已经改善了许多,起码温度和湿度可以适当控制。”藏品库的工作人员表示,藏品在原存放处时,就有部分因存藏条件欠缺而损坏。“像这张民国时期的黎族刺绣被子,已经被虫蛀了好多洞,这些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得到政府资助,陈家祠的藏品库得以迁往东后院那500平方米的“密室”。但是,“密室”仅靠空调来调节温度和湿度,部分存放文物的柜子还是从上世纪60年代使用至今的“老古董”。与此同时,随着藏品不断增加,“密室”显得越来越狭窄。
“古祠流芳”需支持
陈家祠早就渴望扩建。去年12月23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巡视陈家祠时,也认为扩建陈家祠、展出2万多件“深闺”珍品,是后亚运时期广州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
“如果陈家祠后面的5000平方米能成为我们的扩建用地,我希望能建一个珍品楼:负一层是藏库,地上三层是展馆。在珍品楼内,以陈列的方式,长期展示镇馆之宝。此外,在不同的时段,设置一些专题性临时展览,例如‘广东工艺精品大展’之类。而且,周边可以配套建设小展馆。这样,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可以纯粹展示砖雕、灰塑、石雕、陶塑等百艺,珍品楼和配套小展馆可以集中展示广东民间艺术品。”李卓祺认为,陈家祠与岭南民间工艺文化应该相互延伸发展。
何裕华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